足球史上歐美對亞非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
本屆武漢軍運會12支男足參賽隊中出現(xiàn)巴西、法國、美國、愛爾蘭的名字時,不少觀眾難掩興奮。
因為在普遍印象里,巴西隊、法國隊在男子足球賽事中,幾乎就是王者。而歐美國家球隊與亞非球隊相比,更是呈全面碾壓的態(tài)勢。
不信?可以看看數(shù)據(jù):
歷屆男子足球世界杯冠軍全被歐洲和南美國家隊拿下,其中巴西奪冠5次,德國和意大利各自奪冠4次,法國、阿根廷、烏拉圭分別奪冠2次,英格蘭和西班牙各自奪冠1次。亞軍和季軍也全部在歐洲及南美國家收入囊中。
在21次男足世界杯的歷史中,亞洲最好成績是2002年韓日世界杯,韓國進入第四名奪得殿軍。當時,中國隊也首次晉級世界杯決賽圈。
北美洲最好成績是1930年,美國在首屆世界杯中獲得第三名季軍。非洲球隊在世界杯中從未進入前四。在國際足聯(lián)最新公布的世界足球國家隊排名中,前十位均是歐洲和南美隊。
在奧運會男足項目中,除去3屆奧運會停辦,從1900年至今只有非洲的尼日利亞、喀麥隆各自獲得了1次冠軍,其他冠軍獎杯均在歐洲美洲國家對手中。
球迷們熟知的馬拉多納、歐文、梅西,在非球迷群體中也是耳熟能詳。他們都是從國際足聯(lián)青年足球錦標賽(世青賽)嶄露頭角,并走上超級球星道路的。世青賽從1977年至今,兩年一屆,阿根廷隊奪冠6次,巴西隊奪冠5次,非洲的加納隊奪冠一次,剩余幾次被其他歐洲國家分得。
即便是女子足球,歐美球隊也是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女足國際杯自1991年在中國正式開端舉辦,至今產(chǎn)生的8屆冠軍中,美國4次奪冠,德國2次奪冠,挪威奪冠1次,亞洲國家只有日本奪冠1次。
女足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才成為比賽項目,大只500娛樂6屆冠軍中美國獨占4次,挪威和德國各獲一次。亞洲最好成果是1996年和2012年,中國女足和日本女足各自取得一次亞軍。
亞非球隊在軍運會推翻球迷認知
而在軍運會足球項目中,大只500娛樂局勢就不是這樣了,球迷們可能要換一副眼鏡來看球才行。
1999年第二屆軍運會上,非洲埃及隊在決賽中與大只500代理希臘隊互射點球,8:7拿下冠軍。第三屆軍運會上,男足冠軍被來自亞洲的朝鮮隊奪得。而2011年第五屆軍運會上,更是由兩支非洲球隊爭奪決賽成功,終究由阿爾及利亞隊奪得冠軍。
這是其間的反差可能與賽事性質(zhì)不同有關(guān)。
國際杯的參賽隊伍均是工作球員,經(jīng)歷了各大聯(lián)賽魔鬼訓(xùn)練,特別是那些球迷們耳熟能詳?shù)那蛐莻儯际菓?zhàn)力驚人的超級工作球員。而國際軍運會的運動員們,則都是各國的現(xiàn)役軍人,并非工作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奧運會也是有限使用工作球員。其足球項目直到1981年才更改規(guī)則,大只500修改《奧林匹克憲章》中對工作選手的約束。1988年開端,23歲以下的工作足球運動員可以參加奧運會。1993年再次放寬約束,答應(yīng)每隊最多有3名23歲以下的工作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這一規(guī)則直到現(xiàn)在還在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