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還是破壞?以陜西咸陽為武則天無字碑加了個頂說起石柱
作者: 小李 2025-06-27 02:02:47
閱讀(49)
破壞?以陜西咸陽為武則天無字碑加了個頂說起2025-06-2616:36·沐涵這兩天,陜西乾陵(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墓)的無字碑上新建了一座外觀普通的保護亭上了新聞。新聞的關注點,是無字碑加的這個亭的造價:中標金額559.6386萬,中標單位是北京的一家公司。從照片上看,這個亭子面積不大,結構也簡單,也看不出什么特殊材質,確實有點生活經驗的人,一眼都看得出這造價應該有水分。見怪不怪,唉,這樣的事歷朝歷代也不稀奇。我倒擔心的是,這樣的保護措施,真正會保護這千年文物無字碑,還是有可能造成損害?首先呢,無字碑在這里屹立千年,有沒有必要增加保護措施?露天石碑已存在上千年,形成穩定風化層。加蓋亭子極有可能是畫蛇添足。從文物保護的技術層面,露天石碑早已適應了環境,加蓋頂子,極有可能象埃及盧克索神廟部分加蓋頂棚后,石柱表面鹽蝕速度反而加快,犯同樣的錯誤。加個亭子會阻斷自然通風,導致濕度積聚,加速內部裂隙滋生。
溫差變化減緩可能引發鹽類結晶,加劇酥粉。從文化內涵上,加個亭子更是畫蛇添足。這么一做,可謂割裂歷史場景,無字碑“無字”的留白意境,與其所處的廣闊陵區環境形成歷史對話。加蓋亭子將其“封閉”,破壞原有意境。武則天立無字碑的初衷是“功過任后人評說”,加蓋行為被批為“替歷史遮羞”。所以說這件事呀,確實讓人生氣。一方面花錢去向不明,有貪腐之嫌疑。另一方面,更有破壞文化之疑,這個罪過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