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占全球市場21%,在美國的逼迫下,預計5年后成為世界第一21%
作者: 小錢 2025-07-01 17:09:19
閱讀(81)
中國占全球市場21%,在美國的逼迫下,預計5年后成為世界第一2025-07-0116:29·逍遙漠前沿導讀根據市場研究和技術咨詢公司YoleGroup的數據報告顯示:目前的全球芯片制造格局,中國臺灣地區以23%的產能優勢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中國大陸地區的產能占比為21%,隨后是韓國19%、日本13%、美國10%、歐洲8%。在市場的推動下,中國大陸地區的芯片制造業發展勢頭強盛,已經在產能上面逼近了中國臺灣地區。而臺灣地區依靠臺積電,連續多年成為了國際芯片產業的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隨著中國大陸地區對芯片產業的重視程度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預計在2030年,中國大陸的芯片制造業將會超過臺灣地區,占據全球30%以上的產能規模。產能擴充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所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總出口額度達到了18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了13%。來自于中國企業制造的芯片產品,已經成為了國際市場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據波士頓公司的新聞顯示,中國半導體的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并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未來的產能競爭格局,將會在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地區、韓國地區這三大區域之間展開。中國臺灣地區依靠臺積電,已經奪得了先進芯片制造的絕對主動權。而韓國地區憑借著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在先進芯片和存儲芯片的制造上面具有顯著優勢。中國大陸地區雖然處處被美國限制,封鎖了ASML的EUV光刻機出口,但是大陸企業在成熟芯片上面的產能優勢明顯。依托中國強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產成熟芯片的規模化發展。在外部先進技術被封鎖的環境下,大陸的芯片企業將所掌握的資源集中到一起,開始在成熟芯片上面進行自主技術的快速迭代。依靠成熟芯片在市場上面的貿易合作,回流資金。然后將這些回流的資金投入到先進芯片的研發當中,實現產業鏈的正循環發展。中國企業在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產品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制造優勢。根據國際工業規劃產業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65%的手機和家電產品是由中國企業制造完成。雖然先進芯片的發展受阻嚴重,但是中國在28nm及以上的成熟芯片領域,已經具備了全國產化制造的能力。ASML前CEO彼得·溫寧克曾經對荷蘭科技記者馬克·海金克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限制,必然會導致中國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去攻克國外的老舊技術路線,只要在技術路線上面融匯貫通,下一步中國企業就會直接上手研發先進技術,從而在國內市場上面將進口的技術設備掃地出局。產業優勢美國經濟歷史學家克里斯·米勒在訪談中表示,中國產業的資源豐富,并且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發展潛力最高的單一消費市場,也是國際芯片產業都想要獲得的市場,更是各家企業競爭最激烈的市場。美國政府單方面的對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進行制裁,甚至還聯合國際上面的國家企業一起孤立中國,這種做法不但會極大影響美國芯片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且還會讓中國企業加速開發自主的產業鏈模式,讓中國市場上面充斥著自主可控的芯片產品,實現內部優先消化。中國企業為了在芯片產業上面突破封鎖制裁,多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儲備技術力量。ASML首席技術官馬丁在2018年和2019年來到中國進行技術訪問,發現中國企業已經在上手研發制造28nm芯片的浸潤式光刻機設備。雖然彼時的中國企業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強力壓制,但是在這種強壓之下,中國企業依然有開發自主光刻機的決心和毅力。在2024年之前,中國企業開始從ASML公司大量訂購未被限制的DUV光刻機以及內部的相關耗材,儲備足夠多的材料設備,與美國在技術發展上面打持久戰。盡管美國后來發現了中國企業的意圖,再次對荷蘭政府施壓,禁止ASML向中國企業提供任何制造芯片所需的設備,但是中國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設備材料,這些設備將會為中國團隊提供研發自主光刻機的技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