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案”明天開審,若敗訴或將收回總統權力,川普回應:不去民主
作者: 小鄭 2025-11-06 07:43:18
閱讀(93)
“案”明天開審,若敗訴或將收回總統權力,川普回應:不去2025-11-0515:42·人間放映廳1作品聲明:內容來源于@極目新聞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總統特朗普是否越權動用行政權力,繞過國會征收關稅,案件表面上是關于征稅的法律爭議,實質卻是總統權力邊界與制度制衡的正面對撞。
原本特朗普聲稱屆時將會出席,然而眼看審判日來臨,11月2日,特朗普突然宣布不會出席旁聽。有人說他這是策略轉變,也有人說是政治避險,可特朗普究竟是為何突然改口?“緊急狀態”這張牌是誰給的底氣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沒等局勢穩定,就直接打出了一張老牌“國家緊急狀態”。這次,他把理由安在了兩個方向,一是美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二是毒品問題,尤其是芬太尼的擴散,成了國家安全的隱患。基于這兩點,他援引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一系列國家加征高額關稅,這種做法跳過了國會,也繞開了常規政策流程,直接以總統行政令的方式生效。特朗普的說法是,這是為了國家利益,是對現有貿易秩序的必要“矯正”,但問題在于,《憲法》明文規定,征稅權屬于國會,而不是總統行政部門。這場爭議的核心,就卡在這里,總統能不能以“緊急狀態”為由,直接動用征稅權。特朗普的支持者強調總統需要快速反應能力,而批評者則指出,這是對三權分立原則的嚴重挑戰。爭議不止停留在政治圈,在企業界,關稅措施讓不少公司措手不及,供應鏈成本暴漲,中小企業首當其沖,農產品、制造業、零售行業都受到波及。有人質疑這種臨時征稅政策更像是拍腦袋決策,缺乏可預期性,也沒有經過充分政策評估。隨著不滿情緒積聚,多個州政府、企業與行業協會陸續發起訴訟,質疑總統是否有權單方面決定關稅征收。這些案件一路打到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并最終由最高法院接手,法庭的重點將放在兩個問題上。首先,總統是否有權在沒有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實施關稅政策;其次,所謂的“緊急狀態”是否構成足夠的法律依據。這不是簡單的法律技術問題,而是關乎總統權力邊界的核心考驗。如果總統可以隨時指認“國家緊急”,再據此推行重要經濟政策,那立法機關的存在感還剩多少?而這樣的操作一旦被確認合法,未來任何一任總統都可能效仿。特朗普的變卦就在幾周前,特朗普還在公開場合表示,他會親自到場旁聽最高法院的審理,這種高調做法在美國政壇并不常見,尤其是涉及總統職權的案件。這一表態被外界解讀為施加政治壓力,也有分析認為他試圖通過親自到場,把案件政治化,拉攏輿論。但開庭前兩天,他突然宣布不去了,理由是避免干擾司法判斷,這話聽上去冠冕堂皇,但背后的用意并不難猜。一方面,特朗普團隊內部和共和黨內部都有人擔心,他的出席會被民主黨抓住把柄,指責他干預司法程序。尤其是一些溫和派共和黨議員,明確建議他不要把自己擺在風口浪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另一方面,雖然最高法院目前由保守派法官主導,其中三位還是特朗普任命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能百分百左右判決走向。早在2020年大選爭議中,這些法官就曾在關鍵時刻沒有站在特朗普一邊,因此,這一次他選擇“避開鋒頭”,更像是在減少變量,降低風險。而在退出法庭現場的同時,特朗普并沒有完全退出這場戰局,他轉而在社交媒體和公開演講中頻頻發聲,把案件描繪成“國家命運的轉折點”。這種話語設定,其實是一種政治鋪墊,一旦敗訴,他可以對支持者解釋為“制度阻礙了改革”;一旦勝訴,他則會把這當成個人勝利,繼續強化“強人總統”形象。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的“退出”并非退場,而是換了一種方式留在了舞臺上。他不再試圖直接影響法官,而是通過輿論場繼續塑造案件的政治氛圍,這種操作熟悉而高效,更像是他一貫擅長的“聲東擊西”。最高法院的選擇現在案件已經進入最高法院層面,接下來的幾個星期,美國將進入一場制度與權力的深度辯論。最高法院面臨的,不只是法律判斷,而是一次關乎制度穩定性的價值抉擇。法院需要決定的,不是特朗普個人對錯,而是總統是否有權在“緊急狀態”下越過國會,主導重大經濟政策。這背后牽涉的是美國三權分立的基本設計,如果法院認定特朗普有權如此操作,那未來總統可以借“國家緊急”之名,擴展行政權限到幾乎沒有邊界。這樣一來,國會立法的權力將被嚴重削弱,整個制度的平衡也可能被打破,目前,各方力量已經在法庭內外展開激烈博弈。民主黨控制的多個州政府聯合起訴,認為總統的行為已經構成越權,有國會議員要求明確限制總統在經濟政策上的單邊行動,強調不能讓“緊急狀態”成為逃避立法程序的借口。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也在關注這場判決的走向,如果特朗普敗訴,大規模征稅可能被撤銷,國際貿易秩序也將發生調整。這場勝敗,不只是針對特朗普本人,更關乎未來美國總統如何使用權力。如果法院劃下紅線,將是對制度的一次修復;如果法院選擇退讓,那將意味著行政權的擴張獲得了新的合法性。這對于美國的民主制度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轉折點。結語特朗普案的最終判決還沒有開始,但影響已經在發酵,這不僅是對一個政策行為的審視,更是對整個權力架構的再確認。總統可以有想法,可以有行動力,但不能忘了制度的邊界,否則,今天是關稅,明天可能就是別的。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場制度的自我檢驗;對世界來說,這是一場關于權力與責任的示范。參考資料美最高法院將聽取關稅合法性辯論!特朗普:美國史上最重要案件之一,不會出席2025-11-03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