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伊朗后,特朗普向中國提要求,多購買美國石油,中方回應亮了油價
作者: 小王 2025-06-26 19:57:22
閱讀(59)
伊朗后,特朗普向中國提要求,多購買美國石油,中方回應亮了2025-06-2614:48·伯仲書院-梵一慧遠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6月2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震驚了全球,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出動7架B2戰略轟炸機,對伊朗核設施實施打擊。這場行動不僅震動了中東,也迅速在國際能源市場掀起連鎖反應。而三天后,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則耐人尋味的言論,他表示,中國現在可以繼續購買伊朗石油,但他也希望中國能從美國購買大量石油。對于特朗普的“好意”,中國外交部只回應了一句話:中國將根據自身國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那么這句看似平淡的回應,釋放了怎樣的信號?而特朗普又打著什么算盤?美國能源信息署報告顯示,從2月到4月,中國就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進口一滴美國石油,而美國石油庫存一路飆升,儲油設施幾近飽和。中國之所以這么做,與特朗普在年初掀起新一輪關稅戰脫不開關系,中國對美國原油加征了關稅,加之中美關系持續緊張,中國企業早已開始調整能源采購策略,主動斷油以示反制。5月中旬,中美雖有能源、農產品等領域的談判接觸,但毫無進展,中國不僅沒有恢復采購美油,就連美國大豆、牛肉的訂單也依舊顆粒無收。而在這場石油博弈中,最讓美國焦慮的,是另一個國家的存在,那就是伊朗。有消息稱,2025年第一季度,伊朗80%的石油出口都流向中國,其中大部分通過人民幣結算完成,繞開了美元結算體系。
而就在特朗普下令轟炸伊朗核設施后,伊朗方面一度揚言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全球原油運輸的咽喉要道,每天有超過2000萬桶原油經過。其中中國占比高達33%,而美國不到3%,所以一旦海峽被封,中國無疑是受影響最深的國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才看似“好心”的提醒,你們可以繼續從伊朗買油,我不攔著,但最好也從我們這兒多買點。表面上特朗普是在放水,但實際上他是想借霍爾木茲的緊張局勢,換取中國的讓步,他一邊打壓伊朗,一邊又允許中國買伊朗油,用的是典型的胡蘿卜+大棒策略。但中國早已不是那個會被輕易牽著鼻子走的國家,對美能源依賴度持續降低、進口渠道多元化、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展迅速,讓中國在能源安全上擁有了充足的底氣。中國原油年進口超5億噸,但從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是來自俄羅斯、沙特、安哥拉、伊拉克等20多個國家,而美國的份額,僅剩1.74%。特朗普的石油推銷,只能說是一種無奈,他明知美國頁巖油開采成本高,運輸距離遠,從墨西哥灣到中國,成本比中東線路高出不少,還要額外承擔8美元/桶的關稅費用。中美貿易戰爆發后,中國企業采購美油的意愿幾乎為零,進口量暴跌90%,從月均近3000萬桶跌至300萬桶。面對這種窘境,特朗普不得不出面帶貨,他在社交媒體上煞有介事地表示,如果中國既買伊朗的,也買美國的石油,那將是他的榮幸。可惜中國并不買賬,外交部發言人僅以一句根據國家利益,采取合理措施作答,既不否定,也不承諾,留足了戰略空間。而此時的美國,早已焦頭爛額,國內頁巖油庫存積壓,能源商人頻頻施壓,迫使特朗普不得不親自下場營銷。他一邊對伊朗加壓,一邊又不敢真封死其石油出口通道,因為他知道,伊朗若斷油,油價飆升至150美元/桶的預言很可能成真,到那時不僅全球經濟遭殃,美國國內通脹也將失控。于是,特朗普扮演起中東救火隊長的角色,一邊轟炸伊朗設施,一邊高調宣布伊以全面停火。然而這場停火秀并未持續多久,以色列指責伊朗違約,又一次對伊朗發動空襲,狠狠打了特朗普的臉。這場外交鬧劇中,特朗普拼命刷存在感,想通過調停人的身份獲取國際聲譽,可惜,全球政治不是好萊塢劇本。中國的回應越簡潔,越顯得有力量,一國的能源采購,當然要為自身經濟服務,而非替他國解困,更不可能被利用當作談判籌碼。美國媒體對此也感到困惑,特朗普既說可以買伊朗油,又說制裁沒解除,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白宮發言人事后趕緊滅火,澄清特朗普的原意只是想表達,伊朗沒有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國功不可沒。這番臉譜變換,讓外界徹底看清了特朗普的盤算,他不是在談合作,而是在打心理戰,一邊制造危機,一邊扮演救世主,最后伸手要好處。可惜中國不是伊朗,中國是一個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擁有成熟的外交體系和戰略眼光,不會在這種明牌游戲中輕易露出底牌。信息來源:2025-06-2518:26京報網特朗普希望中方能從美國購買石油,我外交部回應2025-06-2520:21看看新聞特朗普稱希望中國買美國的石油中方公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