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掃黑劇”?“反腐掃黑劇”又該如何定義?簡單來說,就是以講述政法系統如何打擊系統內腐敗與社會黑惡勢力為主要內容的電視劇。在這種涉及政法系統的電視劇,通常會涉及諸如反腐懲貪、正義抗爭乃至打黑打傘等眾多要素。這是一種以揭示黑惡勢力和腐敗現象為主題的電視劇類型,從中不僅能看到制度層面對社會治理的決心,更能了解制度如何進行自我反思等多種元素。這一類型的電視劇,不僅僅只是向公眾展現政法機構如何打擊犯罪的過程,更希望能通過影視
作品來回應普羅大眾對正義、公平和法治的期待。作為一部由“最高檢”全力支持的反腐打黑劇,《以法之名》不僅在以上這些社會層面做足了功夫,更用了近三年的時間,多次更換編劇的最大誠意,打磨出了今天這個堪稱精品的反腐打黑劇。從開局那段看似是喬振興認罪自首式的視頻,到第六集中喬振興姐夫在被綁架者釋放后親自到公安局舉報他受賄,《以法之名》憑借實力再一次讓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留白與伏筆。原來第一集中那段像是喬振興認罪自首的視頻,很有可能像張文菁一樣,是在受到黑惡勢力威脅之后,才不得已說出了不該由自己承受的罪行。原來那段看起來像是喬振興無法面對自己背叛組織的后果,選擇鑿開冰面跳進河水中的鏡頭,竟然很有可能是被人偽造出來的假象。在短短六集的篇幅中,關于誰才是“萬氏集團涉黑案”背后真兇的人選不斷浮出水面。從最開始的喬振興,到憑借演技讓我相信他可能才是罪魁禍首的李人駿,再到因為在鄭雅萍面前過度活躍而讓我感受到他也有可能是保護傘的謝鴻飛,幾乎除了從省廳來的洪亮與鄭雅萍,每個人都成為了被懷疑的對象。
也許這就是《以法之名》的實力所在,也許這就是一部好反腐掃黑劇的魅力所在。
公安局局長許言午,開發區分局副局長孫飛,他們每一個人都用一種復雜的表情讓你無法不懷疑“他很有可能就是保護傘中的一員”。
就連秦鋒這個最不可能成為幫兇的男人,也因為之前他的舉動,使他在好人與壞人之間反復橫跳。
僅僅只是六集的《以法之名》,便用一種幾乎處處留白、處處伏筆的劇情設計,讓我這個見慣刑偵劇的老劇迷感到頭痛與彷徨。在《以法之名》雖有臉譜化的壞人,更有披著正義外衣的惡魔;既有被誣陷成為壞人的好人,也有被塑造成好人的壞人。每當我堅定地認為他或她就是東平市最大的保護傘時,往往在接下來的劇情中就會出現啪啪打我臉的另外一個嫌疑人,就會出現看似能證明被我懷疑之人并不是保護傘的證據。
也許真就應了那句“慢工出細活”,也許這就應了“好飯不怕晚”這句俗語,誰能想到一部反腐掃黑劇竟會如此燒腦,誰能想到一部政法劇竟然比刑偵劇更加撲朔迷離。關于《以法之名》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里,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