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瘋了,賭上整個商業帝國向特朗普宣戰,兩人徹底撕破臉Twitter
作者: 小孫 2025-07-03 01:34:05
閱讀(69)
瘋了,賭上整個商業帝國向特朗普宣戰,兩人徹底撕破臉2025-07-0218:24·知心外科一紙法案點燃戰火,馬斯克與特朗普公開決裂了。2025年6月,一場“政商大戲”在美國開演,觀眾席從白宮一路排到硅谷。馬斯克這個曾被譽為“科技界的鋼鐵俠”,突然間放下火箭、汽車、腦機接口,全副身心投入政治,掀桌子一樣地與特朗普對著干。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口水仗,不是推特上的幾句諷刺,是真刀真槍的宣戰。馬斯克說:如果你(特朗普)通過這項法案,那我就拉起“美國黨”,我們走著瞧。從稱兄道弟到隔空互懟:馬斯克與特朗普的“兄弟反目”最早的時候,兩人關系其實還不賴。拍肩膀、笑臉合影、私下通電話,這些場景在2024年選舉期間都能找到蛛絲馬跡。馬斯克那時候可沒少在背后出力。他不是沖著“我支持特朗普”這種情懷來的,更多的是“你懂我,我幫你”。一個要政策支持,一個要資本和科技背書。只不過這種交易型關系,說到底就像婚姻里只談利益的伴侶。一旦利益錯位,分手比閃婚還快。真正的導火索,是那一紙名為“大而美”的法案。“大而美法案”惹怒馬斯克:補貼取消,等于掐死特斯拉大而美法案表面上是“基礎設施+制造業復興”,聽著像是給美國打補丁,實則里面藏著一把刀。其中一條,明確取消電動車稅收補貼。這對馬斯克來說是致命的。特斯拉在美國賣得好,靠的可不是單純技術領先,至少三成銷量,是靠那筆聯邦補貼撐著的。補貼一沒,車價上浮,消費者一猶豫,銷量就下來了。利潤模型、股價、供應鏈,全都連鎖反應。馬斯克知道,這是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不是一時沖動,是全盤反擊:馬斯克要組黨了6月28日,馬斯克發了條X(原推特):“如果法案通過,我將在48小時內啟動‘美國黨’。”很多人當時還以為他又在嘴炮。不到兩天,媒體就爆出:他真的開始行動了。他不僅在硅谷內部發起秘密動員,還列了一份“黑名單”,14位支持該法案的議員,一個個點名。這不是嚇唬人,他是真的要玩大的。還記得那個叫“自由創新PAC”的組織嗎?他已經開始籌資,目標是首輪5億美元,全來自科技圈。你看,他不是要打一場嘴仗,他是要干一仗政治革命。特朗普火力全開,開懟馬斯克6月29日,福克斯新聞訪談一出,特朗普直接開噴:“他(馬斯克)拿政府補貼拿得最多,要不是我們,他早回南非了。”第二天,在競選場合上,特朗普面對記者提問時丟出一句:“也許我們該考慮讓馬斯克滾出美國。”這話聽著像半開玩笑,但資本市場可不這么覺得。資本市場瞬間翻臉,特斯拉血崩7月1日,美股一開盤,特斯拉的股價就像跳水選手,盤中跌幅最高達7.3%,市值一天內蒸發400億美元。這可是特斯拉近一年最大單日跌幅。
分析師都懵了,他們擔心的不是補貼取消,而是馬斯克跟國家機器杠上了。一旦特朗普真的動用行政手段,比如查稅、卡出口、凍結合同,特斯拉就麻煩了。德國人也開始警覺,《商報》直接發文警告:如果馬斯克被逼到將生產線遷出美國,后果不堪設想。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商業博弈,這已經是全球市場的一場地震。“美國黨”:不是情緒爆發,是制度挑戰很多人以為馬斯克就是賭氣,搞個“美國黨”嚇唬嚇唬人。但你去看細節就知道,他不是玩票。《紐約時報》6月30日報道,他的法律團隊已經在12個搖擺州啟動政黨注冊程序。重點放在密歇根、亞利桑那、賓夕法尼亞這些關鍵選區。目標是影響2026年中期選舉,改變國會格局。而黨綱草案也不含糊:“技術驅動的治理改革”“財政紀律”“去極端化”,聽上去比兩黨都理性。這不是馬斯克一時腦熱,他這是要從制度層面去“重啟美國”。賭上全部籌碼:馬斯克不只是對抗特朗普馬斯克敢這么干,靠的不只是身家,還有影響力。他掌控著X這個全球輿論平臺;他手握新能源、航天、AI三大科技命脈。他也知道,和特朗普正面剛,是把自己送上刀尖。一旦失敗,他可能不僅失去政治影響力,還會失去政策支持,那可是特斯拉、SpaceX賴以生存的后盾。但他還是做了。因為他清楚,如果不掌握政治主動,他永遠只是賭桌上的玩家,不是發牌的人。下注的,不只是帝國,還有未來的規則這場對決,不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口水戰。它是資本與政治之間的一次正面交鋒,是制度與創新之間的拔河。馬斯克推上全部籌碼,他想的不只是贏得一次選舉,他是要撕開這個制度的邊界,重新定義規則。只是這種級別的下注,一旦失手,可能連卷土重來的機會都沒有。參考資料:中國臺灣王裕慶2025-07-02馬斯克推上全部籌碼,孤注一擲向特朗普宣戰,敗則輸掉整個帝國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