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亮眼。文/每日財報張恒歷經一個月的干部任前公示程序后,渤海銀行原黨委副書記、監事長白新宇的職務變動正式塵埃落定。據天津金融界權威消息源披露,在近日舉辦的2025天津五大道金融論壇上,白新宇已以天津濱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身份公開亮相,并發表主題演講。這一人事動向標志著這家資產規模超3000億的農商行即將迎來新任掌舵人。事實上,此次人事調整早有端倪?;厮葜两衲?月29日,天津市委組織部發布的市管干部任前公示顯示,時任渤海銀行黨委副書記、監事長及工會主席的白新宇,擬被任命為市管企業黨委書記并聘任為董事長。如今,隨著白新宇正式以天津濱海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身份參與重要行業活動,預示著相關履職程序已進入收尾階段,下一步其董事長職務的正式任命指日可待。白新宇履職落定,或將接棒夏仁江成新掌門根據履歷,生于1972年8月的白新宇,擁有經濟學學士學位,其職業生涯始終與天津這座城市深度綁定。從央行體系到地方保稅區,再輾轉股份制商業銀行與農商行,最終執掌資產規模超3000億元的天津濱海農商行,其職業路徑呈現出罕見的"政商雙棲"特征。白新宇的職業生涯發軔于中國人民銀行塘沽分行,在營業部開啟基層歷練。此后十余年間,他逐步晉升至保稅區辦事處副主任、主任,并先后掌舵資本項目管理科,成為當時系統內較年輕的助理調研員。2012年5月,其職業生涯迎來首次重要轉折,被調任至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國際航運和金融發展促進中心擔任副主任,正式步入地方保稅區管理層。在保稅區任職僅18個月后,白新宇作出令人矚目的職業轉向。2014年1月,其以浦發銀行天津浦欣支行行長身份開啟銀行業生涯,在浦發系統的五年半間,他先后執掌營業部總經理、浦惠支行行長等要職,實現了從支行行長到區域業務負責人的快速躍升。這段經歷使白新宇積累了商業銀行一線實戰經驗,尤其是在對公業務和區域金融運作方面形成獨特認知。2019年7月,白新宇完成職業身份的二次切換,重返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擔任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躋身副局級干部序列,這一回歸被業界解讀為天津金融系統"政企資源整合"的戰略布局。
2024年10月,白新宇職業生涯再添新章,出任渤海銀行監事會主席兼工會主席,雖任職時間短暫,卻為其補足了股份制銀行治理架構的關鍵履歷。直到今年4月,天津市委組織部發布的市管干部任前公示稱,白新宇擬任市管企業黨委書記,聘任為市管企業董事長。
本次其履新天津濱海農商行黨委書記后,如不出意外,白新宇或將出任該行董事長。白新宇職業生涯橫跨央行、地方保稅區、股份制銀行及農商行,這種跨界經歷或將為天津濱海農商行帶來新的發展視角。在此之前,天津濱海農商行董事長為夏仁江。公開資料顯示,出生于1965年2月的夏仁江已年滿六十周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和此次履新的白新宇展業軌跡相同,夏仁江職業生涯與渤海銀行淵源頗深,曾擔任該行行長助理、首席風險管理官及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等要職,在風險管理、跨境金融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2019年8月,夏仁江調任至天津濱海農商行掌舵,在任期間帶領該行持續深化改革,完善風險防控體系,為機構穩健發展出謀劃策。業績增勢喜人,不良率高于區域同行經營方面,近年來受復雜的經濟環境等多因素影響,天津濱海農商行業績表現略有起伏,但始終保持穩健盈利向上態勢。數據顯示,2018年-2023年天津濱海農商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19億元、23.54億元、24.64億元、23.92億元、27.74億元、33.4億元;同期凈利潤為4.03億元、4.76億元、2.11億元、3.67億元、5.24億元、5.54億元。
2024年天津濱海農商行業績取得新突破,全年實現營收39.83億元,同比增長19.24%;凈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9.98%。同時,資本充足率15.04%,一級資本充足率13.9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33%,流動性比例91.23%,主要監管指標均滿足監管要求,整體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成績。具體拆解利潤表,天津濱海農商行營業收入以利息凈收入為主,投資收益對其營業收入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2024年,受減費讓利、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該行貸款利率有所下降,負債成本相對剛性,存款利率降幅難以對沖貸款利率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得益于生息資產規模的提升,其利息凈收入保持增長,達到了33.95億元,同比增長13.66%。中間業務方面,去年天津濱海農商行相關業務繼續收縮,相應手續費支出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使得整體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大幅上升,為0.92億元,同比暴漲186.23%。天津濱海農商行將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債權投資和其他權益投資持有期間取得的投資收益計入投資收益。2024年受益于權益市場紅利,其投資收益水平迎來大幅上漲,達到了4.2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81.03%。再來看成本端,天津濱海農商行營業支出以業務及管理費和信用減值損失為主,2024年總計支出36.59億元,同比增長36.84%。其中,降本增效下業務及管理費小幅收縮,達14.05億元;但由于加大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力度,該行信用減值損失暴漲,高達20.77億元,較上一年度翻了一倍之多。在營收增幅遠低于營業支出增幅,且信用減值損失急劇抬升的情況下,2024年天津濱海農商行取得的稅前利潤總額為3.25億元,相比上一年度是大幅下降了51.25%。最終,在所得稅費用從2023年的1.21億元大幅壓縮至2024年末的-2.85億元的作用下,這才使得2024年天津濱海農商行的盈利“逆天改命”,凈利潤實現了9.98%的增長。經過以上種種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信用減值損失這一指標對天津濱海農商行的盈利情況影響很大,而更讓市場憂慮的是,以上這種情況還延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根據天津濱海農商行最新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信息報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49億元,同比飆升43.46%;凈利潤卻只有2.84億元,同比增速則為9.85%。兩項核心業績指標的明顯差距,與巨額的風險支出不無關系。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天津濱海農商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達7.66億元,同比暴漲了191.58%,不僅占比當期總營收的56.78%,而且還是同期利潤的2.7倍。我們知道,信用減值損失是銀行的一種預防性費用,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不良而計提的,去年該行大幅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也可能說明其資產質量可能面臨較大壓力。根據年報披露的數據,2024年天津濱海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達44.6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4億元,增幅19.89%;不良貸款率達2.61%,雖然較上年末小幅壓降了0.01個百分點,但仍在天津四家市屬法人銀行中居于首位。剩余三家銀行渤海銀行、天津銀行、天津農商行2024年末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6%、1.7%、1.5%。背靠國資賦能下資產穩健擴表,但業務結構開始失衡早在2023年3月份,天津濱海農商行完成了一項重大定向募股,共募集資金50億元,股本增至126.58億元,其中天津市政投資增資21.15億元,持股比例由11.01%提升至19.81%,成為天津濱海農商行第一大股東。從股權結構來看,天津濱海農商行股權結構較為清晰,無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根據天津濱海農商行2024年年度報告,前十大股東中共有4家國企持股占比超過了5%,天津市政投資、天津能源實際控制人均為天津市國資委,分別持股19.81%、15.01%;天津臨港投資實際控制人為天津港保稅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持股比例6.68%;天津濱海高新區資管實際控制人為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持股5.91%??傮w來看,經過此前增資后,天津濱海農商行國有企業持股比例升至72.08%。
有了實力強勁的國資股東賦能下,天津濱海農商行加快了擴張步伐。截至2024年末,天津濱海農商行資產總額達2875.4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57.22億元,增幅9.82%;各項貸款(含貼現)余額1706.0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85.63億元,增幅20.11%;各項存款余額228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24.02億元,增幅10.86%。不過,隨著資產端不斷擴張,天津濱海農商行的業務結構開始浮現出一定隱患。公司貸款方面,2024年天津濱海農商行圍繞地區發展導向,加大對鄉村振興、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推動對公貸款規模保持增長。截至2024年末,該行對公貸款余額1644.67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95.8億元,增幅21.93%,占貸款總額96.4%。其中,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不含貼現)67.7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41億元,增幅27.02%;涉農貸款余額117.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14億元,增幅7.46%。個人貸款業務方面,雖然天津濱海農商行在年報中稱在2024年持續優化個貸產品結構,同時積極推動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投放及持續豐富產品供給,但是該行個人貸款規模已經連續三年有所下降,需重點關注未來展業方向。通過計算,截至2024年末,天津濱海農商行個人貸款余額約為61.4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4.21%,占貸款總額的3.6%,占比持續下降。而這樣的情況在2022年和2023年接連出現過,期間內該行個人貸款余額分別降至131.35億元、71.57億元,增速分別為-44.59%、-45.51%,所占貸款總額的比重也由2021年的20.75%直接降至2023年末的5.04%,2024年則是又進一步下降。
好消息是,今年一季度天津濱海農商行資產規模終于突破3千億大關,達到了3000.2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了4.34%,同時資本充足率14.9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14%,一級資本充足率13.70%,也均滿足監管要求??偟膩砜?,天津濱海農商行整體經營業績相對亮眼,主營存貸業務為業績增長貢獻了力量,但伴隨著業務的持續擴張,該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資產質量難言輕松等一系列問題突出。隨著此次白新宇“空降”掌舵,能否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破解頑疾,值得期待。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電話:010-64607577手機(微信):15650787695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