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液態玻璃”設計表現糟糕,但各大手機品牌還是會爭相模仿OSX
作者: 小王 2025-06-29 02:58:54
閱讀(102)
液態玻璃”設計表現糟糕,但各大手機品牌還是會爭相模仿2025-06-2817:41·簡明科學指南每當蘋果推出新產品,總會被Android同行模仿借鑒,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從手機、平板到筆記本和手表,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準入門檻相對較低的軟件和用戶界面(UI)領域,這種模仿現象尤為明顯。如今蘋果隨iOS26和macOS26推出了全新通用設計語言“液態玻璃”,在未來幾年里,幾乎所有數字界面都會跟風效仿。為何會這樣?因為這是蘋果的設計。如果說蘋果的競爭對手有什么共性,那就是他們最終總會照搬蘋果的創意——即便這次的新設計并不出色。先說明一點,目前我們還無法客觀評判“液態玻璃”,畢竟它仍處于測試階段,每次開發者測試版更新都會調整。直到今年9月正式發布前,對蘋果新設計方向的任何猜測都難下定論。但就我個人體驗測試版的感受而言,無論是在iPhone還是Macbook上,“液態玻璃”的實際表現效果大多差強人意。除了大量bug外,這種玻璃質感設計在我用過的設備上顯得格格不入。目前來看,我不認為蘋果能成功完成這次視覺革新,更別說讓大眾相信它比現有生態設計更出色。這既源于我對蘋果這套玻璃風格設計的不認同,也因為蘋果已連續兩年未能如約推出完整AI產品,對大眾爽約,也早已讓我信心動搖。“液態玻璃”本質上不過是一桶華麗的涂料,目的是讓你忽略AppleIntelligence(尤其是Siri助手)的失敗,這樣我們就會忙于討論按鈕樣式和透明窗口,而不是吐槽讓Siri“設置個鬧鐘”都要喊話三四次的窘境。如果你年歲夠老,肯定記得21世紀初被FrutigerAero和WindowsVistaAero玻璃風格統治的年代。堪稱微軟史上最佳系統之一的Windows7(好吧,至少和WindowsXP不相上下)也大量采用玻璃質感設計,并且大獲成功。的確,很多人記得WindowsVista剛推出時口碑不佳,但問題不在設計美學,而在于當時運行這款精美系統所需的硬件配置高得離譜,這才敗壞了它的名聲。時間再往前推,2000年1月千禧之交,蘋果為MacOSX10.0引入了大膽現代的“Aqua”設計語言。這一風格歷經迭代沿用到MacOSXTiger系統,但在2007年Leopard系統發布后逐漸失勢,因為大家都被扁平風帶走了。不得不說,時尚是個圈,設計理念的輪回從未停止,當年的Aqua,如今換了個名字叫“液態玻璃”。“液態玻璃”會被大規模效仿嗎?雖然不想點名,但你大概能猜到哪些廠商會率先從“液態玻璃”美學中汲取“靈感”。隨口就能列出一串:比如,小米8的MIUI10在系統UI和圖標設計上與iPhoneX分不出你我;又如,華為Mate70的HarmonyOSNEXT應用商店、華為音樂雜志化設計與蘋果AppStore、蘋果音樂一摸一樣;再如,OPPOFindX8的ColorOS14“安卓靈動島”流體云。當然,Android和iOS多年來相互抄襲借鑒,這沒什么好指摘的。起初,這種設計語言可能會先出現在各大Android品牌鎖屏通知欄或快捷設置菜單中,接著就會有人模仿玻璃質感的透明導航元素和按鈕。希望我的預測是錯的,如果未來幾年能被打臉我會很開心。但恐怕很快就會看到某款手機或平板上出現1:1復刻“液態玻璃”的設計,進一步讓品牌辨識度跌入谷底。這對Android陣營可能是個糟糕的舉動,畢竟原生Android16最近剛完成一次漂亮的重新設計。
只不過“Material3靈動設計”只是傳統MaterialDesign的延續進化,并非對整體美學的徹底顛覆。另外,“Material3靈動設計”的完整體驗可能只限于谷歌自家的Pixel手機,以及摩托羅拉、索尼等較少修改原生Android的廠商設備。其他手機廠商為了保持自家的UI的差異性(為了繼續推廣告和商店抽成),會自行決定采用多少原生設計元素,這無疑會加劇Android界面的視覺碎片化。不過換個角度看,這或許不算壞事,畢竟“和而不同”才是安卓的核心理念,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