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臺灣不是最重要的,要是確認俄羅斯勝利,中國將迎百年大變局東海
作者: 小李 2025-07-10 07:28:12
閱讀(30)
臺灣不是最重要的,要是確認俄羅斯勝利,中國將迎百年大變局2025-07-0917:32·云霄敘史前言在如今,世界地緣政治博弈越發激烈,中國也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面臨著各種挑戰:中美競爭加劇、俄烏沖突愈演愈烈、臺灣問題懸而未決...在這種背景下,確保俄羅斯不敗對中國的重要性似乎超過了立即收回臺灣的迫切性。這并非否定臺灣統一的歷史意義,而是俄羅斯的安穩對中國長期戰略目標似乎更為關鍵...臺灣統一和俄烏戰爭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臺灣問題始終是我國堅定不移捍衛的核心利益,是絕不容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的紅線。而在中美沖突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美國對臺灣問題的干涉愈發肆無忌憚,其種種行徑嚴重破壞了地區和平穩定,對我國主權構成了嚴重威脅。2025年2月,美國國務院網站以“例行更新”為由,修改了“美臺關系”頁面,令人震驚地刪除了“不支持臺灣獨立”這一關鍵表述。這一舉措絕非偶然,其背后隱藏著美國險惡的政治意圖。與此同時,美國不斷推動臺積電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建廠,試圖將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進一步加劇了臺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從以往美國的行為模式來看,此次對臺政策措辭的調整,極有可能是其加大對華施壓力度的前奏。其很可能借此給“臺獨”勢力釋放錯誤信號,鼓勵其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遠,進而擾亂中國的發展節奏。若中方對此反應強烈,美國或許會故技重施:仿效拜登政府加回相應表述,再拉攏歐洲、澳大利亞等盟友對臺海局勢“表達關切”,甚至煽動菲律賓、日本等國在南海、東海制造話題或事端。最終形成“三海聯動”,從多個方向對中國形成外交和軍事壓力。但即便如此,面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步步緊逼,中國也絕不可能有絲毫退讓。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基于歷史、法律、文化和國際關系準則的事實,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堅定信念和共同意志。而在這樣的形勢下,俄羅斯的穩定對于中國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并非夸張,僅從能源領域就能看出這點,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2025年預計中國會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達到380億立方米,約占總進口量的20%。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也表明,2024年中俄貿易額達到2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6%,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能源貿易在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近年來,中國天然氣消費量持續增長,2024年消費量達422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8%。而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將進一步增長,預計將達到5520億立方米。若“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建成,俄羅斯的供應能力將增至880億立方米,屆時俄羅斯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來源國。即便中國一直積極追求能源進口多元化,努力降低對單一能源供應國的依賴,但俄羅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中國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商。因此一旦俄羅斯出現問題,無論是其國內局勢動蕩,還是受到外部勢力的強力制裁導致能源出口受阻,中國的能源供應都必然會受到沖擊。而能源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血脈,一旦出現供應問題,將對中國的工業生產、居民生活、交通運輸等各個領域產生連鎖反應,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和社會發展。相比之下,臺灣省作為一個島嶼,在能源方面對大陸能源供應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半導體科技等領域,例如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芯片制造領域占據重要地位。但從國家整體戰略安全層面考量,能源的穩定供應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轉和發展的基石,其重要性遠遠高于半導體科技等領域。沒有穩定的能源供應,半導體產業等其他行業也將難以持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在政治上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北方屏障根據現在的中俄關系來看,俄羅斯憑借其廣袤的國土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其實已然成為中國北方的一道堅實屏障。這種屏障作用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軍事防御,而是通過兩國深度的戰略協作,共同構筑起抵御外部勢力干涉的安全防線。盡管中俄始終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但在美西方的戰略認知中,兩國早已被視為維護多極世界秩序的核心力量。這種認知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源于中俄在反對單邊制裁、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等諸多議題上的一致立場。可以說,俄羅斯通過自身的戰略存在,有效牽制了美西方的全球戰略資源,成為制衡西方霸權的重要力量。比如這次俄烏沖突的持續演進,便凸顯了俄羅斯的戰略牽制作用。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2024年美國對歐洲的軍事援助總額達650億美元,歐盟各國軍費開支平均增幅超過15%,大量戰略資源被牽制在東歐平原。這種資源分配的失衡,使得美西方在亞太地區的“印太戰略”推進明顯乏力——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航母戰斗群部署數量較2022年減少20%,澳大利亞、日本等盟友的軍備擴張計劃也因財政壓力屢屢延期。可以說,俄烏沖突形成的戰略牽制,為中國爭取了寶貴的發展窗口期。而一旦俄羅斯陷入戰略被動,美國及其盟友必將加速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建立新的軍事基地,屆時我國在東南沿海的防御壓力將陡增,收復臺灣的外部環境將更為復雜。臺灣問題則正好相反,一旦臺海局勢升級,極有可能效仿對俄制裁模式,對我國發展造成巨大阻礙。正因如此,在這樣的戰略格局下,確保俄羅斯的穩定與不敗,本質上是為我國爭取戰略主動。通過深化中俄在能源、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合作,持續積蓄國力,壯大自己。這并非退讓,因為歷史早已證明,國家統一的進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在合適的時機,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戰略目標,才能真正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當前階段,保持戰略定力,在維護中俄戰略協作的同時夯實自身實力,正是為了在未來某一天,以雷霆之勢徹底粉碎“臺獨”分裂圖謀,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參考信源:海外網外媒:中國將成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最大買家央視新聞深耕中俄友誼!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在喀山舉行國際在線國臺辦: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