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衛、冬梅當地時間6月22日,特斯拉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正式啟動Robotaxi試點服務,首批乘客乘坐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只需支付4.20美元(約合人民幣30元)的固定費用。這一消息也得到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確認。其實早在2016年,馬斯克就計劃要推出10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在路上運營,但到了2025年,真正跑在路上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數量卻只有不到20輛。內測開始,馬斯克高調宣傳據悉,這批車輛均基于ModelY車型改造,搭載特斯拉自研的視覺感知系統和FSD(全自動駕駛)軟件。目前,特斯拉Robotaxi服務每天從早上6點運營到午夜,服務區域主要在奧斯汀市中南部(290號公路以北),并且避開了交通復雜的十字路口,以確保行駛更安全、更穩定。為了保障乘客安全,每輛Robotaxi都配有一名安全員,坐在副駕駛位置。雖然他們沒有方向盤或剎車踏板,但可以通過緊急按鈕在必要時控制車輛。
車內還裝有健康監測傳感器,如果乘客突發身體不適,系統會自動報警。此外,特斯拉的后臺團隊也會遠程監控所有車輛,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隨時接管。特斯拉特別強調,車內的攝像頭和麥克風默認是關閉的,以保護乘客隱私。乘客可以按需手動開啟這些設備。麥克風主要用于識別救護車、警車等緊急車輛的鳴笛聲,正常情況下不會錄音或上傳數據到服務器,只有在特殊緊急情況下才會啟用。目前這項服務僅限受邀用戶參與,包括部分特斯拉員工、車主以及Powerwall(特斯拉家用電池)用戶。受邀者可以通過專屬App預約體驗。在一張內部成員發出的特斯拉Robotaxi派對現場圖中,最前方的PPT透露出一些運營信息:當前的統計數據似乎是112次乘車、499英里。馬斯克極為高調地在社交平臺宣傳自己的Robotaxi服務,因為特斯拉正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對比行業領先者Waymo的發展步伐,特斯拉這個后來者顯然要加快腳步:目前Waymo已在奧斯汀等多個城市開展商業化運營,并創下了1000萬次付費乘車的里程碑。在技術路線上,特斯拉的Robotaxi車與Waymo存在顯著差異。
馬斯克堅持采用以攝像頭為核心、基于計算機視覺的解決方案,而非Waymo所依賴的雷達等高科技傳感器陣列。這一技術選擇源于馬斯克對成本效益的考量——他認為昂貴的傳感器不僅會推高制造成本,更會阻礙Robotaxi的大規模量產。馬斯克曾明確表示:“從實際道路應用的角度來看,AI、數字神經網絡和攝像頭系統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边@一論斷充分體現了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上的核心理念。十年巔峰之作,核心團隊浮出水面“十年辛勤工作的巔峰之作。AI芯片和軟件團隊都是在特斯拉內部從零開始建立的?!痹赬上,馬斯克激動地評價此次的成果。對于這支AI團隊,馬斯克絲毫不吝嗇贊美。
特斯拉官方也在Facebook上曬出了馬斯克和特斯拉AI團隊慶祝Robotaxi服務的推出的合照??梢钥吹剑险罩胁环θA人和印度人面孔。而拍照的人正是機器學習專家段鵬飛,其本科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曾擔任特斯拉Autopilot關鍵技術負責人,還因“實在太累了”退出過團隊,9個月后再次回歸,并表示“寧可被榨干,也絕不混天度日”。那么,能搞出這么大動靜的團隊,什么來頭?這支團隊的兩位核心成員是印度裔機器人工程師阿肖克·埃盧斯瓦米(AshokElluswamy)和德國工程師米蘭·科瓦奇(MilanKovac)。據領英顯示,科瓦奇于2016年加入特斯拉,在特斯拉工作了近10年,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Autopilot團隊擔任高級工程師。他于2022年被任命領導Optimus的開發,并于2024年底成為負責該項目的副總裁。6月7日,科瓦奇突然在社交媒體確認了離開特斯拉的消息,并稱這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他在X平臺上寫道:“在過去九年多的時間里,我有幸與人工智能和工程領域一些最杰出的人才共事。我與他們建立了終生難忘的友誼?!笨仆咂骐x開后,另一位核心成員阿肖克·埃盧斯瓦米(AshokElluswamy)接替了他的職位。阿肖克·埃盧斯瓦米(AshokElluswamy)目前是特斯拉Robotaxi項目的AI團隊負責人,他同時也是特斯拉AI與自動駕駛軟件負責人。據領英顯示,阿肖克·埃盧斯瓦米(AshokElluswamy)自十多年前加入特斯拉以來,他的職業生涯一路高歌猛進。阿肖克常駐舊金山,擁有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系統開發碩士學位,以及欽奈金迪工程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士學位。加入特斯拉之前,他曾在威伯科汽車控制系統公司工作,并在大眾電子研究實驗室實習,為早期的自動駕駛計劃做出了貢獻。2014年,阿肖克是第一位加入馬斯克領導的特斯拉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團隊的工程師,自2019年以來一直擔任特斯拉自動駕駛軟件總監。去年,阿肖克對這位億萬富翁科技巨頭老板大加贊賞,稱贊他作為“特斯拉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的關鍵推動者”所發揮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馬斯克也在X上表達了對阿肖克的欣賞。
馬斯克表示:“阿肖克是第一個加入特斯拉AI/Autopilot團隊的人,并最終晉升為所有AI/Autopilot軟件的負責人,如果沒有這位印度裔工程師,特斯拉‘只不過是又一家尋找根本不存在的自動駕駛供應商的汽車公司’。得益于這位機器人工程師的加入,特斯拉于2015年推出了全球首款Autopilot系統。”馬斯克還進一步透露,阿肖克實際上是他面試的第一個人。精簡90%代碼,背后算力大到驚人特斯拉Robotaxi服務亮相后,除了背后的團隊引發外界關注外,另一個聚焦的點就是特斯拉Robotaxi采用的自動駕駛技術。ArtimaticTechnologies總裁、佐治亞大學教授約翰·吉布斯(JohnGibbs)在一次視頻訪談中指出,當前特斯拉在奧斯汀測試的Robotaxi版本并非外界猜測的FSD14.0,而是基于13.2.9版本的深度微調。過去六個月的“無明顯更新”實則是針對奧斯汀本地路況的定向優化,例如應對德州特有的U型轉彎規則和駕駛習慣。而真正的FSD14.0版本將搭載4.5倍于現有模型的參數(若現有模型為10億參數,14.0將達45億),這一升級類似ChatGPT從3.5到4.0的智能躍遷,但因硬件算力限制,該版本仍處于alpha階段,預計2025年底(10~11月)才會面向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Robotaxi的技術突破不僅限于參數增長,更包括“3倍模型上下文長度”的記憶窗口擴展——即從處理10秒路況信息提升至30秒,使車輛能通過更長時間序列判斷潛在風險(如連續變道的車輛)。這一改進解決了早期FSD“逐幀快照式判斷”的缺陷,顯著提升了動態環境下的決策連續性。特斯拉在財報中披露的“奧斯汀定向訓練模型”引發行業對“地域適配性”的爭議。約翰認為,這一策略本質是“通用司機+本地知識層”的折中方案:一方面,特斯拉FSD的基礎模型已具備跨地域的通用駕駛能力(如中國市場無本地數據訓練仍能在復雜路況運行);另一方面,針對奧斯汀等城市的微調是為首發市場降低風險。但規?;暮诵奶魬鹪谟冢喝裘總€城市需獨立優化模型,將導致數千個地域化版本的管理難題。
約翰提出,特斯拉可能采用“低秩適配器(LoRA)”技術——通過輕量級參數矩陣疊加在基礎模型上,僅需文本文件即可定義本地規則(如“奧斯汀允許特定U型轉彎”),避免為每個城市開發獨立模型。此外,“檢索增強生成(RAG)”機制可使車輛根據導航目的地提前從云端加載本地規則,實現動態適配。此外,在這場訪談中,約翰?吉布斯博士還揭示了特斯拉FSD系統的重大技術變革:團隊將原有約33萬~34萬行代碼精簡了近90%,刪除的主要是2017~2018年由安德烈?卡帕西(AndreKarpathy)團隊開發的C++啟發式代碼——這些代碼充斥著“如果出現停車標志則執行XX操作”的條件判斷邏輯。2023年8月28日,埃隆?馬斯克與阿肖克試駕的新版神經網絡成為轉折點,團隊用“巨型神經網絡”替代了傳統代碼邏輯。這一變革本質是從“人類經驗編碼”轉向“參數化訓練”:神經網絡通過數百萬視頻數據和模擬駕駛訓練,自主優化45億參數(現有版本的4.5倍),而非依賴人工編寫的規則。盡管特斯拉自2022年起很少披露技術細節,但這種“用權重換代碼”的策略已顯著提升系統表現——例如將路況處理的“記憶窗口”從10秒擴展至30秒,解決了早期FSD“逐幀判斷”的缺陷。關于年底前Robotaxi的落地數量,約翰博士給出彈性預測:若初期測試出現惡意干擾(如行人故意碰瓷)或輿論危機,規模可能停滯在百輛級別;若奧斯汀運營順利,數量將呈指數級增長——德州內可快速擴展至休斯頓、達拉斯等城市,利用“網格狀道路+良好天氣”的有利條件,6個月內實現數千輛部署。而這些先進技術的背后,是特斯拉超級算力中心提供的強大支持。馬斯克近日曾透露,隨著Grok模型在2026年初進化50倍,疊加機器人出租車、貨運卡車、特斯拉機器人及全自動化工廠的并行落地,超級智能可能在2026年達成。這一判斷并非空穴來風:彭博智能報告指出,特斯拉的車輛成本僅為Waymo的1/17,而其超級計算機集群已成為全球最大的AI訓練平臺之一,算力規模正以每年4~7倍的速度增長,部分季度甚至可達50倍(如從10萬臺H100升級至100萬臺B200)。如果特斯拉和xAI聯手,憑借垂直整合優勢(能源、芯片、機器人、汽車),其算力部署速度較OpenAI、谷歌快12~18個月。例如,Grok4模型預計2025年10月達120萬芯片年算力,而OpenAI的GPT-5可能在2026年底才實現同等規模。EpochAI預測,全自動化將使全球GDP每10年增長100-1000倍——2040年全球經濟規模可能達到101?美元(當前約101?美元),而特斯拉作為“超級智能基礎設施提供者”,其市值可能突破10萬億美元,甚至達到“每股10萬美元”的極端情景(需實現全球經濟1%的滲透)。這一增長的核心在于“反饋循環”:AI優化芯片設計→芯片算力提升→AI迭代加速→自動化生產效率提升→更多資源投入AI,形成類似摩爾定律的指數級躍遷。例如,臺積電計劃2030年將先進芯片產能從500萬顆提升至5000萬顆,而特斯拉Dojo超級計算機若突破“無中介層芯片”技術,產能可能再提升100倍,徹底打破算力瓶頸。值得注意的是,超級智能的定義不僅是“超越人類在單一任務的智能”,更包括自動化編程、科學發現等通用能力。
OpenAI創始人Altman認為“奇點已至”,其測試顯示AI在多領域超越人類;而馬斯克更激進地表示,2026年將出現“在任何任務上都比人類聰明”的數字超級智能——這意味著AI不僅能駕駛汽車,還能自主研發新技術、優化供應鏈,甚至推動基礎科學突破。用戶體驗“順暢”,馬斯克:不得不拒收小費?目前,特斯拉使用ModelY車型進行Robotaxi的試點運營,車隊中運行的車輛數量非常有限,在10到20輛之間。同時,特斯拉如此前所說一樣,并未為Robotaxi單獨推出獨立應用程序,而是在其iOS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中的上線“Robotaxi”板塊。并且,特斯拉現在僅向少數參與“早期體驗計劃”的用戶開放試乘機會,受邀用戶都是由特斯拉發出專屬下載鏈接。不過,已有多位體驗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乘坐反饋。從一位乘客的第一視角可以看到,Robotaxi主駕前的屏幕上顯示著導航路線,副駕上坐有一位安全員,過程中未發生故障或者意外。同時,有多位乘客都表示“行駛過程順暢”。在Robotaxi的后置屏幕UI上,特斯拉準備了一些好玩的視頻游戲供用戶打發時間。據官方介紹,Robotaxi在接用戶上車前就會自動同步其多媒體和流媒體設置。當用戶向Robotaxi提供小費時,RobotaxiAPP頁面也給出了有趣的反饋:一個刺猬卡通人物比出OK的手勢,拒絕了小費又顯示“開個玩笑”的詞條。據悉,目前在特斯拉的Robotaxi服務中是沒有小費功能的。對此,馬斯克回應道,“不得不這樣啊。”也有網友提議,“希望他們能做‘反向小費’——你是個好乘客,把車保持干凈,你會在當天晚些時候收到小費。”此外,多個乘坐者的視頻都顯示,安全員們在行駛過程中都一直用右手握著旁邊的門把手。不少用戶認為,Robotaxi右側的門開關按鈕可能被改成了緊急停止按鈕,具有安全防范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馬斯克稱,特斯拉Robotaxi將沒有方向盤和踏板,并發布了名為Cybercab的Robotaxi。但現在推出運營的Robotaxi車輛,顯然并非是此設計。并且,已有不少網友注意到了這一設計情況,紛紛對此表示疑惑。還有網友表示,“如果可以自動駕駛,為什么還要有方向盤呢?”國內玩家vs特斯拉“中國已經有了這個幾十年了。”一位國外的網友在特斯拉隆重推出Robotaxi之際這樣評價。公開信息顯示,當前百度蘿卜快跑、小馬智行、文遠智行三家企業的Robotaxi業務在國內運營已久。其中,蘿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11個城市落地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運營時間基本覆蓋周一至周日的7:00-20:00。并且,蘿卜快跑還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4個城市開展了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示范運營。小馬智行的Robotaxi車型現已升級到第七代,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落地了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其在廣州的運營區域幾乎覆蓋了整個南沙區,并計劃后續將服務拓展到香港市區。截至目前,小馬智行已在中國、美國、韓國、盧森堡等國持有Robotaxi牌照,Uber、如祺出行、支付寶、高德打車等都為其Robotaxi開了用戶基礎和服務入口。
文遠智行的Robotaxi服務則已經覆蓋中國、阿聯酋、瑞士等3個國家、10個城市,并在阿布扎比、北京、廣州三地實現純無人測試或運營,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法國、美國五國的自動駕駛牌照。不同于特斯拉現階段的4.20美元(約合人民幣30元)固定費用,國內現在的Robotaxi服務采用出租車的定價方式,即起步價加里程費、時長費。不過,幾家Robotaxi都推出了一些優惠活動?!皡^域擴展需要過程,目前20輛車還是很少的,不算上‘牌桌’?!鼻安痪?,小馬智行CTO樓天城還公開對特斯拉的Robotaxi作出這樣的評價。在他看來,“現在這個時間點,Waymo、我們(小馬智行)和百度已達到‘上牌桌”’狀態?!辈贿^,他也表示,“它(特斯拉)是個非常serious(認真)的Robotaxi玩家,在很多技術判斷上跟我們是一致?!県ttps://www.reddit.com/r/teslamotors/comments/1li4tfe/musk_super_congratulations_to_the_tesla_ai/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world-news/us-news/who-is-ashok-elluswamy-indian-origin-engineer-to-head-teslas-robot-project-ops/3873033/https://san.com/cc/get-out-the-waymo-tesla-robotaxis-hit-austins-streets/聲明:本文為AI前線整理,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當下,Data與AI的結合正成為驅動企業創新與轉型的核心引擎。
6月27日14:00,AICon全球人工智能大會·TechoDay《Data+AI:下一代數智平臺的最佳實踐》專場,邀請到云鼎科技副總經理魏明、網易有道QAnything首席架構師馮江濤、貨拉拉大數據專家章嘯、作業幫基礎架構研發經理張浩然,深度解析大模型技術如何重構數據價值。立即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獲取大廠最新實戰經驗今日薦文你也「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