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商業文|劉振濤公募市場又發生人事變動,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離任,總經理代為履職,一人身兼多職。近日,興證全球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楊華輝,因任職年齡原因辭任董事長一職。在新的董事長就職前,由公司總經理莊園芳代為履行。公告內容顯示,莊園芳來自興證全球基金股東興業證券(6.220,-0.02,-0.32%),她不僅是興證全球基金的總經理,同時還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一人身兼多職。剛剛辭任的楊華輝同樣來自興業證券。資料顯示,楊華輝職業生涯橫跨銀行、信托、證券、基金等多個金融領域,是金融市場一位“老將”。
楊華輝不僅曾任興證全球基金的董事長,還曾是興業證券的董事長。2017年,楊華輝擔任興業證券董事長,2020年10月開始擔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此次人事調整,楊華輝不僅辭任了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同時辭任了興業證券董事長一職。根據《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公募基金的總經理、董事長等高級管理人員代為履職的期限不超過6個月時間。興證全球基金在未來半年時間,也或將迎來新的董事長。楊華輝的辭任,意味著興證全球基金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未來將如何發展,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規模增長,營收卻連降3年資料顯示,興證全球基金成立于2003年,公司成立之初名為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后因為股東股權的變化,進行過多次更名。2008年1月,全球人壽保險國際公司受讓了股權成為公司股東,與興業證券共同持有公司100%股權。其中,興業證券持有51%股權,是公司的控股股東。
同年8月,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興業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公司名稱又進行更名,更名為“興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0年3月,公司再次更名,更名為現今的“興證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從成立到如今,興證全球基金發展了22年時間,公司公募管理規模突破6000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興證全球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為6519.45億元,規模在全市場排第16位。楊華輝從2020年10月開始擔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直到其辭任,任職4年多時間。
楊華輝經歷過興證全球基金發展的完整4年時間,這4年時間里,興證全球基金的公募規模實現較大的增長。
Wind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興證全球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從2021年初的4546.83億元增長至2024年末的6514.52億元,增長了近2000億元,增幅達43.28%。管理規模增長,興證全球基金經營業績如何?根據興業證券發布的年報,2022年至2024年,興證全球基金的營收分別為43.17億元、36.11億元、32.7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6.83億元、13.69億元、14.13億元。2022年至2024年,興證全球基金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4.27%、-16.36%、-9.20%;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4.68%、-18.66%、3.20%??梢姡d證全球基金的營收連續3年下滑,凈利潤連續2年下滑,2024年扭轉下滑情況。主動權益產品規模下降,錯失ETF爆發機遇?興證全球基金管理規模在增長的情況下,為何營收會連續下降呢?觀察發現,公司收取的管理費用在下降。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近5年時間,興證全球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分別為35.07億元、46.89億元、37.22億元、32.83億元、27.46億元。其中,2024年收取的管理費用較2023年下降5.37億元,降幅達16.36%。管理費用是公募機構收入的主要來源,管理費用的下降,帶來了營收的下降。興證全球基金管理費用下降的背后,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響應行業的降費的政策,降低管理費的收取比例,讓利于投資者。2023年7月,證監會發布實施《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全面優化公募基金費率模式。該費率改革工作方案發布后,市場公募機構陸續下調旗下基金產品的管理費年費率。根據相關改革方案,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率從每年1.5%調整到1.2%,托管費率從每年0.25%調整到0.2%。2023年7月8日,興證全球基金發布公告,下調了旗下22只主動權益基金的費率,管理費由1.5%下調至1.2%,托管費由0.25%下調至0.2%。另一方面,興證全球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出現下降。觀察興證全球基金產品結構,固收類產品占據主要部分。以2024年末為例,Wind數據顯示,2024年末,興證全球基金的股票型產品規模為129.12億元,混合型產品規模為1222.39億元,債券型產品規模為1194.17億元,貨幣型產品規模為3815.63億元,固收類產品(債券型和貨幣型)規模達5009.8億元。
2024年末,興證全球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為1241.2億元。而3年前的2021年末,興證全球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達2187.29億元。一面是降低主動權益基金的費率,一面是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的下降,影響管理費用,進而影響營收。此外,興證全球基金還錯過了被動投資ETF爆發帶來的機遇。興證全球基金成立22年以來,其發展的重點主要集中于主動權益領域和固收市場。公司曾涌現像謝治宇、董承非、喬遷等優秀的主動權益管理領域優秀基金經理,也打造了像興全合潤混合、興全趨勢投資混合等長期收益優異的權益產品。然而,在指數化的被動投資領域,興證全球基金布局還有待提高。隨著中國A股市場寬基指數、行業主題指數愈加豐富的情況下,投資者逐漸傾向于被動投資策略的指數化產品。2004年,我國公募市場發行了第一只ETF產品——上證50ETF,隨后ETF市場開始發展壯大,特別是2024年以來,ETF市場爆火。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ETF市場規模達3.799萬億元,其中股票型ETF市場規模達2.82萬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1.03萬億。在公募市場指數化投資ETF的發展中,不少公募機構抓住機遇,實現管理規模增長,進而帶動業績增長。比如,2024年末,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ETF產品規模達4701.04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了2700多億元,帶動管理費用增長,進而帶動營收增速超過30%。興證全球基金在指數化投資上有一些產品布局,但是在ETF產品上至今還未布局一只產品。不過,面對ETF被動投資的爆發,以及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下降的情況,興證全球基金也在謀求變化,追求多元化發展。近日,興證全球基金披露了一則對外采購ETF系統的公告,深圳市贏時勝(26.230,-0.47,-1.76%)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標,成為中選供應商,采購價格為187萬元。這則公告似乎透露出了興證全球基金要在ETF領域發力的情況。據媒體報道,針對采購ETF系統,布局ETF領域,興證全球基金人士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在楊華輝辭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興業證券董事長之時,興業證券召開了董事會議,選舉了蘇軍良作為新任董事長。市場也在關注興業證券新任的董事長蘇軍良是否會接棒成為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目前來看,興證全球基金在不斷地追求改變,進一步嘗試多元化發展,在人事變動后,能否進一步提升,改變營收連續下降的情況?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