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侯墓內書法,整體上,感覺還是可以的,至少讓人感覺到沒有太多的違和感了,不像之前的書法作品那樣,過于死板,過于呆滯。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些字跡,的確與眾不同,并且還有一種大氣感,諸如“義”字,這個字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前面的兩個點筆,沒有這種上下錯位的狀態,少了一些動感之美。不過,這個字的造型上,呈現出一種上窄下寬的狀態,表現出一種三角形的狀態,更加突出了一種穩定性,這一點還是值得我們肯定的。第二個字“節”字的書寫,還是比較到位的,我們能看到,上下部分,有一定的錯位,表現出一種動感之態,這樣的處理,應該是進行過深入的學習,否則,不會有這樣的改變的。
?;韬钅梗簳ㄋ囆g的寶庫?;韬钅钩鐾恋奈淖謹盗矿@人,總計超過25萬個。這些文字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形式多樣,包括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印章上的印文、竹簡和木牘上的墨跡,以及漆器上的墨跡。這些文字的發現,為我們研究漢代的書法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劉賀:書法藝術的傳承者?;韬顒①R,作為一位曾經的皇帝,他的書法藝術自然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韬钅怪谐鐾恋膬煞匠幣_,以及眾多的墨跡,都暗示著劉賀可能親自參與了書寫。這些墨跡的發現,不僅讓我們得以窺見劉賀的書法風格,更讓我們對漢代書法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法藝術的演變漢代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篆書、隸書、草書等多種書體在這一時期并存并逐漸演變。
?;韬钅怪谐鐾恋奈淖?,正是這一時期書法藝術演變的生動體現。從篆書的莊重到隸書的飄逸,再到草書的自由,這些文字的演變,不僅反映了書法藝術的發展,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的變遷。
劉賀:可能的第一位墨跡傳世書法家在?;韬钅钩鐾恋谋姸嗄E中,有一件寫有“待昧死再拜上書主太后陛下”的木牘,其書寫風格與劉賀的身份和歷史背景相符合。如果這件木牘確實出自劉賀之手,那么他將成為史上第一位留下墨跡的書法家。
這一發現,無疑將為書法藝術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隸書以其特有的“蠶頭燕尾”風格著稱,注意觀察這些字的起筆和收筆是否有這樣的特點。隸書的筆畫通常比較粗壯,末端有時會有明顯的上揚或延長,形成一種動感。
觀察“再”、“拜”、“書”這幾個字在整體作品中的位置和比例,看它們是否和諧地融入了整幅作品的布局。好的隸書作品在結構上會顯得平穩而又不失變化。
隸書的筆觸通常富有力度,可以從這幾個字中感受到書寫時的力度變化。注意觀察筆畫的粗細變化,以及是否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墨色的深淺和濃淡可以反映出書法家的運筆技巧和作品的節奏感。即使是簡單的幾個字,也可以觀察到墨色的層次和變化。不僅在布局上,在書體上,讓人耳目一新,而且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的特點,筆者認為,在這里的書法作品,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舒展,一開篇,第一個字“周”,就表現的非常特殊,我們能夠看到,第一個撇筆,剛勁有力,并且,你也會發現,這個撇筆,長度是非常長的。也有其他字跡,尤其是有長撇大捺的字跡,都寫得非常舒展,給人一種恢宏之氣,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封信上難得字跡,在傾斜度上,也是比較大的,高達30多左右。不過,你會發現,這里的扛肩效果,角度上是比較統一的,基本上一致,這種特點,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很新鮮的存在。
筆墨間有一種龍騰活躍的翻轉之勢,尤其是那種磅礴的氣勢,讓人心潮澎湃,加上這種大起大落,大開大合的狀態,這種豪邁之氣,表現淋漓盡致。
整體上看,這作品,在布局上,也彰顯出不一樣的格調之美,之前的很多書法作品,都是一種參差錯落的狀態,而這里卻表現的相對整齊了很多,尤其是每一列的長短上,基本上是一致的,這種狀態,是不是也驚艷到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