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再發文,批評一刀切整治違規吃喝!不得影響餐飲業正常經營跳槽那些事兒
作者: 小趙 2025-06-20 16:37:59
閱讀(86)
媒再發文,批評一刀切整治違規吃喝!不得影響餐飲業正常經營2025-06-2011:38·王五說說看違規吃喝專項整治活動正在進行,這本是對體制內存在積弊的處理,但在部分基層地區執行時卻走“歪”了,一刀切式管理、層層加碼的情況頻繁出現,嚴重影響了體制內工作人員的正常餐飲消費需求,對當地經濟和消費埋下了“地雷”。6月17日,人民社評發布《禁止違規吃喝,不是吃喝都違規》,引發熱議,央媒首次批評一刀切整治。緊接著的6月19日,新華社發布題為《整治違規吃喝,不是一陣風不能一刀切》的時評,再次提及相關問題。文章先是明確了整治違規吃喝的必要性,重申中央八項規定的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不能把“業務需要”作為違規吃喝的擋箭牌。之后,話鋒一轉,提及本文另一大核心內容——整治違規吃喝不得違背政策搞一刀切、層層加碼。同時,還羅列出了已存在的一些對整治活動的歪曲解讀,比如禁止公職人員全天24小時不得飲酒、聚餐人數一定不能超過3人、結賬時必須實行AA制(杜絕一切同事間的請客)。我相信那些搞一刀切地區的領導看到這篇文章后一定是非常緊張的,社評說的就是他們。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轉型時期,在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單邊主義盛行之下能否拉動內需成為了未來經濟發展是否可以實現目標的關鍵,而餐飲屬于高頻消費場景,是內需的關鍵。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5月我國餐飲收入為4578億元,同比上漲5.9%;前五個月的累計餐飲收入為2.28萬億元,同比增長5%。無論是5月單月還是前五個月累計數據,餐飲收入均超過了全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由此可見餐飲行業在中國居民消費結構里的重要程度。同時,餐飲行業上下游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一旦遭受不必要的嚴重的打擊,可能影響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的飯碗以及他們背后的家庭。
地方上搞層層加碼的決策者不知道這個道理嗎?顯然不是,那么他們為什么還要一刀切呢?在我看來主要是懶,再說得直接點是為了保住烏紗帽而不愿意嘗試精細化管理。這種思維模式和做事方式不只體現在對內工作上,與人民群眾有關的執法中也多有出現。上面發了一條新政或者新規時,下面不仔細研究政策的真實意圖,不愿意動腦子想想怎么把事情做好,采用一禁了之的方法看上去簡單高效,而且不會留下“死角”。等到以后上頭派人來巡視、督察的時候,報告里用一句“從未出現任何這類情形”便能交差了事。粗放式管理確實能把事情做成,但往往是有代價的。就拿這次整治體制內違規吃喝為例,全面禁止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聚餐,并對違反者實施嚴懲確實可以堵上所有違規吃喝的口子。但付出的代價是阻絕了正常人際交往,把職工當成是沒有人情味的機器管理,同時影響當地餐飲行業的正常發展,長期來看消費、稅收、就業必然下滑,經濟增長面臨更大的壓力。因噎廢食的管理方式往往帶來更大的次生災害,類似例子數不勝數,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基層治理之中。整治違規吃喝本是匡正風氣、嚴肅紀律之舉,卻在部分基層地區因一刀切式管理偏離了正軌,引發了諸多不良后果。這種粗放式管理看似簡單高效,實則是對政策的曲解和執行的懶惰,不僅損害了體制內工作人員的權益,也給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埋下隱患。在當前經濟結構轉型、拉動內需至關重要的時期,精細化管理顯得尤為關鍵。它要求地方決策者深入研究政策意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執行方案,既能有效整治違規行為,又能保障正常的餐飲消費和人際交往。只有摒棄為保烏紗帽而采取的簡單粗暴做法,以精細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管理,才能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實現基層治理的良性循環,在維護紀律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民生福祉,推動社會持續健康進步。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