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未登機訪華,美方先發起兩道制裁,中方反制已箭在弦上聯合國
作者: 小周 2025-07-02 09:23:28
閱讀(16)
還未登機訪華,美方先發起兩道制裁,中方反制已箭在弦上2025-07-0205:57·顧正龍據外媒消息,特朗普正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訪問中國,而且可能是“商務大軍壓境”的那種規格——幾十名CEO組成的代表團隨行,架勢跟5月去沙特那次差不多。目的很明確,就是談生意,賺大錢。要知道,早在今年1月,特朗普就主動釋放出訪華信號,現在行程安排逐漸落實,節奏顯然是對上了。
可以說,一旦成行,這將是中美關系的一次關鍵突破,很值得期待。可還沒等特朗普登機訪華,美國國內那幫政客就搶著上場“唱反調”,接連對華發出兩道制裁。第一道制裁就是關稅威脅。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跳出來說,如果中國和印度繼續買俄羅斯的能源,那就等著被征收500%的關稅。他聲稱要推動一項新法案,美國國會馬上審議通過,連特朗普都表示支持。格雷厄姆說得還挺自信,稱自己跟特朗普打完高爾夫就商定了此事,說白了就是——“總統同意我搞事,我有豁免權。”更離譜的是,他宣稱已有84名參議員聯署,要知道整個參議院才100人,這數字等于兩黨聯手搞圍堵。但問題是,這種提案聽起來像制裁,背后卻更像作秀。畢竟,現在的中美貿易已經深入捆綁,美國自己都承受不了500%關稅帶來的反噬。這還沒完,緊跟著,美方的第二道制裁也來了。當地時間6月30日,美國司法部宣布抓了六名中國公民,理由是他們涉嫌幫助朝鮮資助其武器項目的網絡。這也算是美國“經典操作”了——甭管證據如何,先抓再說。中國外交部反應很快,發言人毛寧直接回懟:中方堅決反對這種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她還強調,中國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有分析認為,這兩道制裁無疑是給特朗普的訪華計劃加了“猛料”,一道貿易施壓,另一道法律抓人;一個打經濟,一個打政治。按道理說,特朗普這時候要訪華,至少該釋放些善意,別給氣氛添堵吧?可現實是,美方里外不是一條心,表面上說合作,底下就開始動手。對此,中方毫不退讓。我商務部已亮明態度,強調中美在倫敦的經貿會談里,雙方是達成了原則共識的,美方同意取消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中方也會依法審批出口申請,一切按規則辦事。但美方如果反悔,中方不會坐視不理。7月1日,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了一遍:中國反對單邊制裁,維護公民權益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外交語言雖然客氣,但釋放的信號很明確——中方不怕事,也不想惹事,但如果美方挑釁,中方反制隨時就來。自2023年起,中國就對一些“極端反華分子”設定了入境限制、凍結在華資產等制裁,連美企高管也不例外。而且這次美方突然拎出“抓中國人”這一招,本身就很挑釁,因此,中方完全可以將“謀劃者”視為同等類型予以反制。至于那所謂500%關稅、中資背景企業的打壓,如果美方執意推進,中方手上能用的牌其實很多:貿易壁壘反制、清單制度、科技出口限制、對等關稅等。別忘了,去年中方就制定了《不可靠實體清單》機制,誰要是破壞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就有可能上黑名單。一旦動用這張牌,對美國企業將是重大打擊。再怎么說,即便當前中美都需要穩定的經貿關系,但這一穩定必須是對等、互利、可控的,而不是美方“邊談合作邊制裁”的雙面手法。這種“打一巴掌給個棗”的做法,早就失靈了。從整個局勢看,中美關系雖然有回暖趨勢,但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從1月的通話意愿,到6月的倫敦會談,再到現在籌備的高規格訪華,美國反復橫跳,中國一再克制,但美方要明白,克制不是軟弱,更不是縱容,該回應的時候,中方從不含糊。對特朗普來說,這次訪華無疑是一場大考:是要推動“再平衡”的大合作,還是被自己身邊的鷹派攪局搞砸,全看他怎么選。現如今,特朗普還沒登機訪華,氣氛已經“烘熱”;美方動作多,中方沒松口,反制牌早就備好。接下來,就看美方接下來是繼續演戲,還是坐下來談真話,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