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軟硬兼施,促“大而美”法案驚險過關,被斥責劫貧濟富政治
作者: 小錢 2025-07-04 21:53:36
閱讀(45)
軟硬兼施,促“大而美”法案驚險過關,被斥責劫貧濟富2025-07-0419:43·鳳凰WEEKLY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文/方晨宇編輯/漆菲美國獨立日這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如愿迎來又一次政治勝利。當地時間7月4日下午5點,他將在白宮簽署其第二任期的標志性立法——“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Act),屆時將有多架美軍戰機在頭頂盤旋慶祝。該法案描繪出一張福利滿滿的改革藍圖:4.5萬億美元減稅、邊境安全資金增加、免除小費稅和加班稅。“大而美”法案引發爭議,抗議者走上華盛頓街頭示威。特朗普致力于將其打造為近代最具影響力的立法之一,而在目標實現之前,這項法案已然打破多項紀錄:法案文本內容達887頁,是美國史上篇幅最長的財政法案,也是美國史上最昂貴的減稅計劃;參議院為此辯論超過24小時,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杰弗里斯(HakeemJeffries)更是連續發言8小時44分鐘,創下紀錄;法案無數次徘徊在失敗邊緣,參眾兩院均以微弱優勢通過。更別說,億萬富豪馬斯克因強烈反對該法案,不惜與特朗普公開決裂,為之增添了不少槽點。7月3日,特朗普祝賀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并稱“它將把美國經濟變成一艘火箭飛船”。白宮發言人在之后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法案將“創造歷史性的經濟增長,開啟美國的黃金時代”。但這并未消除人們對于該法案背后花大錢、畫大餅的現實憂慮,并引發社會對于“以犧牲弱勢群體生存權換取富人減稅目標”的不滿與無奈。7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后,特朗普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發表講話。法案重點聚焦減稅被冠以“大而美”之名的這項預算調和法案,可謂是特朗普兌現其2024年競選承諾的大雜燴。這份近900頁的巨型立法方案,不僅是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減稅與就業法案》的延續和升級,還全面出手改革了醫保、社保、移民與聯邦福利體系,并實質性推翻了拜登政府《通脹削減法案》中對清潔能源的補貼政策。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總額高達4.5萬億美元的減稅承諾。個人稅收方面,法案為將于明年到期的《減稅與就業法案》“續命”,繼續維持低稅率、高遺產稅免征額,并將企業投資支出納入“全額抵扣”范圍。新增的臨時稅收優惠也頗具吸引力:小費和加班收入將免稅、部分車貸利息可抵扣,并為年收入不超過7.5萬美元的老年人(65歲以上)提供最高6000美元的稅收減免。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對小費收入免稅,新法案實現了這項承諾。力度最大的一項改革是將州與地方稅的抵扣上限從1萬美元提高至4萬美元。這被視為對高收入群體的直接讓利,也有助于緩解高稅州的財政壓力。與此同時,拜登時期的綠色轉型被按下暫停鍵。法案大幅削減綠色能源投資,撤銷國會此前批準的數十億美元資金。家庭能源審計、綠色改造、先進制造、熱泵、電動車等項目一律叫停。對新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施的支持也幾乎歸零。法案中特別納入涉華條款,將限制在美電網中使用中國制造組件。盡管相關條款引發關注,但專家預計,它并不會對中美貿易談判前景造成實質性沖擊。7月4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前美國助理國務卿馮稼時(ThomasFingar)坦言:“‘大而美’法案主要聚焦美國國內事務,對美中關系不會帶來重大影響。”支出方面,法案加大了對國防和移民執法的投入,預留約3500億美元用于推進特朗普提出的“邊境與國家安全計劃”,包括460億美元用于修建美墨邊境墻,450億美元用于擴建10萬個移民拘留床位,以及數十億美元用于雇用1萬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人員,以推進其“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計劃”。此外,五角大樓將獲得大筆撥款,涵蓋艦船建造、軍人福利和價值250億美元的“黃金穹頂”導彈防御系統。航天領域亦有亮點——法案增加了對太空發射系統(SLS)的發射預算,提升了對月球軌道空間站項目和國際空間站的資助額度。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一筆高達8500萬美元的專項撥款,用于將一架退役的“太空飛行器”遷至新址。外界認為,該條款意在將陳列于弗吉尼亞州的航天飛機“發現號”遷往得克薩斯州休斯敦,此舉被視為對長期未獲航天飛機展覽資格的“航天城”休斯敦的政治補償。正因上述投入,一個以減稅為賣點的法案,整體支出卻創下新高,總額超過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新冠救助法案、拜登時期的疫情紓困計劃、小布什乃至奧巴馬時期的減稅與刺激方案。為填補近5萬億美元的財政缺口,法案提出將大幅削減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自2026年底起,非殘障、無子女的成年人每月需要工作至少80小時才能獲得資格;資格審核頻率將從每年一次改為每半年一次,并要求提供更多收入與居住證明。為窮人家庭提供食物補貼的“補充營養援助項目”(SNAP,俗稱“糧食券”)也將面臨改革。法案要求自2028年起,若某州的發放錯誤率超過6%,需自行承擔5%至15%的項目開支,這意味著聯邦財政壓力將被下放至各州。此外,法案還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一次性提高5萬億美元,為史上最大幅度。此舉旨在避免債務違約危機——自財政部今年動用“非常規手段”維持運作以來,美國國家債務已突破36萬億美元,債務問題箭在弦上。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大而美”法案后,議員們鼓掌慶祝。特朗普軟硬兼施這項法案從一開始便在兩黨對立和共和黨內部紛爭中艱難推進。四個多月來,美國國會圍繞預算協調程序開啟激烈談判,兩黨在參眾兩院就減稅延長、債務上限提升、醫療與能源支出等問題展開多輪拉鋸。框架談判最早可追溯到2月21日,當時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隨后幾周內,眾議院、參議院反復投票修訂。5月22日,眾議院以215票對214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該法案的初稿。隨后,參議院對這一版本進行了修改,大幅增加財政支出,預計新增3.3萬億美元聯邦債務,比眾議院的版本多出8000億美元。不過,白宮堅稱這項法案“未來能減少超過2萬億美元的赤字”。7月1日,參議院歷經三天激辯與長達26小時的表決,以50比50的投票陷入僵局(三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直到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一票,才讓法案得以過關。最終表決前,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一度提出修正,欲將“大而美”這個“過于荒謬的名稱”刪除。獲得參議院的支持后,一場硬仗在眾議院打響。按規則,法案須先通過正式辯論和投票的程序關卡,方可進入最終表決。屆時只要有三名共和黨議員倒戈,加上全體民主黨反對,程序上就無法通過。民主黨人強烈反對“大而美”法案對社會福利的削減。正式投票前,眾議院不少共和黨議員對參議院通過的版本表達了強烈不滿。共和黨內極端保守派“自由核心小組”便是其中的反對代表。該組織此前警告:如果不將投票時間推遲到7月3日之后,他們將投下反對票。此外,包括加利福尼亞州的戴維·瓦拉達奧、新澤西州的杰夫·范德魯在內的多位溫和派共和黨議員,也對法案中大幅削減醫療補助及其他社會項目表示嚴重關切。民主黨人同樣展開阻擊。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杰弗里斯在眾議院發表了一場長達8小時44分鐘的馬拉松式演講,試圖拖延立法進程。這場破紀錄的發言贏得民主黨議員的起立鼓掌。身為民主黨領袖,依規定他可在法案辯論階段盡情發言。除了批評法案內容,他也向共和黨人喊話:“我們并不替特朗普總統工作。”7月3日,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杰弗里斯發表了長達8小時44分鐘的演講。不過,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始終沒有讓步,一直在爭取態度搖擺的保守派和財政鷹派議員的支持。特朗普更是親自致電部分議員,并安排了多場會議,召集各派議員商談。美國《國會山報》披露,特朗普憑借其高超的談判技巧,成功打動了反對者。俄亥俄州眾議員沃倫·戴維森(WarrenDavidson)說,盡管他5月曾反對眾議院原始版本的法案,但現在愿意支持總統的議程:“我必須說,沒人比特朗普更懂得談判,他是個高手。”相比之下,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湯姆·蒂利斯(ThomTillis)因表態反對法案,被特朗普點名批評,不久后宣布不再尋求連任。在特朗普與黨內高層的雙重施壓下,程序性投票于7月3日凌晨3時30分驚險過關。隨后,眾議院在當天上午進行正式投票,結果為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特朗普因此得償所愿。僅有兩名共和黨議員————肯塔基州的馬西(ThomasMassie)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菲茨帕特里克(BrianFitzpatrick)與民主黨人一道投下反對票。“雖然這項法案中有一些保守派的優勢內容,但我投下反對票,因為它將在短期內顯著增加美國的預算赤字,進而通過持續的通脹和高利率影響所有美國人。”托馬斯·馬西如此解釋。即便如此,他依然遭到特朗普支持者的猛烈攻擊。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卡利斯將法案的通過歸功于特朗普,他說:“總統一出手,他們就沒戲唱——我們就投票。”7月3日,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對美國人的殘酷背叛”就這份被寄予厚望的法案,特朗普不斷向美國民眾畫出“大餅”,稱其將讓美國實現“再次偉大”。“我們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內容,每個人都贏得了重大政策勝利。但最大贏家是美國人民——他們將享受永久性的減稅、更高的工資、更安全的邊境,以及一支更強大有力的軍隊。”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如此渲染。該法案亦獲得部分大型企業、商界組織和高收入者的支持。美國商會、商業圓桌會議等機構給予高度評價,制造商們則表示會將稅收優惠用于新建工廠。全美獨立企業聯合會是美國最大的小企業游說團體,它對該法案表示贊賞,稱它將讓律師、醫生、投資家組建的合伙企業享受更高比例的抵扣,是一項“重大利好”。然而,該法案在選民中并不那么受歡迎。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和益普索(Ipsos)今年6月的民調,僅有23%的人支持“大而美”法案,42%的人表示反對。福克斯新聞的民調則顯示,僅有38%的登記選民支持,59%的人反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指出:“(這一法案)駭人聽聞。它加劇了不平等和社會分裂——這是美國的主要問題之一。它剝奪了弱勢群體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在美國,預期壽命已經在下降,貧富之間的健康差距極其巨大,而這項法律讓情況變得更糟。”外界批評的焦點集中在該法案對社會底層的傷害上。不少評論稱,這是一份“以窮人生命換富人減稅”的法案。美國稅收政策中心(TaxPolicyCenter)指出,法案中約60%的減稅收益將流向年收入排名前20%的家庭,后者平均減稅幅度高達1.25萬美元。換言之,收入越高,減稅越多。隨著數十億美元醫保資金被削減,合法移民醫保保障不再,近1200萬低收入人群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失去醫療保險。與此同時,部分鄉村醫院和養老院面臨關閉,數百萬美國人或將被迫放棄治療。耶魯大學的研究指出,該法案每年將導致約5.1萬人死亡。“大而美”法案預計將導致約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保。其中,針對“糧食券”的削減,將讓530萬低收入家庭失去糧食援助。“這將讓更多家庭陷入危機,在一些農村地區,‘糧食券’是關鍵的生存保障。”得克薩斯州食物銀行首席執行官大衛·埃默森(DavidEmers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削減將帶來直接且毀滅性的后果——更多空空如也的冰箱、更多挨餓的孩子,以及更多在食物、藥品和房租之間做出痛苦抉擇的家庭。”針對補充營養援助計劃(俗稱“糧食券”)的削減,將讓530萬美國低收入家庭失去糧食援助。此外,法案還廢除了數十億美元的高等教育資助,這意味著普通家庭的學生走進象牙塔的成本急劇上升。那些原本預期十年后獲得貸款豁免的學生,恐怕需要償還貸款長達30年。杰弗里斯對此批評稱:“(新法案)摧毀了醫療補助,從兒童、老年人和退伍軍人的嘴中奪走食物,卻給億萬富豪送上巨額減稅,是對美國人的殘酷背叛。”恐觸發系列“黑天鵝”按照特朗普的說法,減稅政策短期內會推動美國的經濟增長。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模型預測顯示,考慮通脹因素后,預計2027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幅為1%至1.2%。然而,特朗普推行的加征關稅措施,將大幅抵消這部分增長帶來的利好。而當前這項充分體現“特朗普經濟學”的法案,或將成為壓垮美國經濟的最后一根稻草。有觀點警告稱,“大而美”法案對清潔能源稅收抵免的取消,或將讓美國陷入自19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回顧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阿拉伯國家以石油為武器,通過減產和禁運石油,引發了世界經濟危機。
從那時起,廉價石油時代結束,進入高價能源時代,西方國家的經濟因此長期受到石油危機的困擾。普林斯頓ZERO實驗室負責人杰西·詹金斯(JesseJenkins)認為:“這是自我傷害的典范。我們實際上是在電價已經上升的情況下,對國家主要的新電力來源加稅。”美國清潔能源協會首席執行官杰森·格魯梅特(JasonGrumet)亦稱:“參議院居然故意提高電價,而不是鼓勵經濟增長和解決美國家庭的負擔危機,實在令人震驚。”更具威脅性的,是美國聯邦政府日漸膨脹的債務水平。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僅法案中的延長減稅措施在未來十年就將帶來超過4.5萬億美元支出成本。同時,參議院版本法案在未來十年將使美國赤字增加近3.3萬億美元。加上利息支出和臨時性稅收安排,赤字將進一步飆升。這意味著美國不得不借入更多資金來彌補支出,預計需支付6000億到7000億美元的額外利息。美國國家債務已突破36萬億美元。目前,美國每周需發行約5000億美元的新債務,已對全球市場形成壓力。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警告稱,美國的財政赤字正成為“全球金融體系對美國特殊地位的最大威脅”。按照新法案,聯邦政府未來每年的支出將達到約7萬億美元,收入卻僅為5萬億美元。如果無重大調整,十年后聯邦債務將上升至年收入的7.5倍,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0%,相當于讓每個美國家庭背負42.5萬美元的債務。英國《經濟學人》對此警告,在超高債務率的陰影之下,美國將在無聲中逐步走向財政危機。為此,作為昔日盟友的馬斯克不惜同特朗普反目,稱該法案是“共和黨的政治自殺”。法案在參議院通過后,馬斯克憤怒形容其為“瘋狂且具有破壞性的政策”,并揚言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他將組建新的政黨。特朗普因而威脅稱要把馬斯克“送回南非”,并派出“政府效率部”調查馬斯克旗下企業,包括與政府簽有重大合同的SpaceX。7月3日,共和黨眾議員馬西接受采訪,他對“大而美”法案投下了反對票。在特朗普為立法勝利歡呼之際,民主黨則將這項法案定位為2026年中期選舉的“頭號靶子”,準備借機在政治舞臺上發起反攻。《紐約時報》分析稱,雖然民主黨人未能阻止法案通過,但由于多數民眾反對,民主黨陣營有了在政治上發揮的空間,例如通過廣告來批評醫保被砍這類不利于工薪階層選民的政策,并把矛頭指向共和黨議員,借此在中期選舉奪回國會至少一院的多數優勢。自由派媒體Vox則潑冷水稱,美國政治存在一個“歷史怪圈”——總統推動重大預算法案后,其所在政黨往往會在下一次中期選舉遭遇慘敗。唯一的例外是2001年,時任小布什政府采取減稅措施后,因“9·11”事件帶來的特殊政治效應打破了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