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藝傳承人林宇:人在店在技藝永進非遺
作者: 小鄭 2025-06-30 19:14:32
閱讀(53)
工作林宇受訪者供圖“好像是月光撫過書畫碑拓的包漿,留下恰到好處的時光印記。”談起字畫修復,林宇像說起熱戀的愛人。林宇是福建省福州市米家船裱褙店的店主。米家船裱褙店建于清朝同治年間(1865年),至今有160年歷史,林宇是該店創始人林金師的曾孫。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藝現已列入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林宇是這一項目的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清朝同治年間,林金師從福州西河遷到城內的三坊七巷南后街開了一家裱褙店,小店開始時沒有名字,更提不上掛匾,但這并不影響林家的生意。不少人慕名而來,其中就有當時福州的一位舉人、書法家何梅生。何舉人看到小店默默無聞但店主技藝高超,自告奮勇給小店題匾——米家船。
招牌典故來源于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喜歡沿著長江中下游漂游寫生,由于江南氣候潮濕,每到一個碼頭,米芾都把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船頭,一邊晾曬一邊展示,米家船便取自“米家書畫滿河灘”這一形象的描述。牌匾掛出后,在三坊七巷引起不小的轟動,轎子、馬車來往不絕,有些文人墨客甚至在店里吟詩作畫。至此,米家船裱褙店一路傳承,從林金師到林廣祥,又到林文光,現在傳到了林宇,其傳承的不僅是高超的閩派書畫裱褙技藝,更有對店訓“人在店在,技藝永進”的堅持。中國傳統裱褙主要分為蘇裱、京裱和揚裱,米家船的閩派書畫裱褙技藝按流派屬于蘇裱,全程手工操作,大致分為13道工序,工藝細膩、材料講究。拆裱破損黃霉的書畫是米家船的一大特色。一般舊書畫經過重新裝裱后平整不易變形、美觀大方,基本上能做到恢復原貌并延長年限。“裱褙并不是簡單讓作品恢復原貌,而是讓作品優雅老去。”林宇說,字畫修復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修舊如舊,最高境界是讓觀察者察覺不到修復痕跡,林宇將此作為終身追求。和父親一樣,林宇最早并沒有傳承家族的裱褙事業。他大學畢業后曾在海關工作過幾年,在父親建議下,2001年,27歲的林宇辭去相對穩定的工作,回到父親身邊重新系統地學習裱褙技藝。傳統手藝大多采用師徒制,從小白到精通一般要七八年時間,能堅持學成并非易事,如果當年林宇沒有選擇接班,也許米家船裱褙工藝就失傳了。1865年來到三坊七巷南后街后,位于宮巷和安民巷之間的米家船就成為這條老街不可分割的記憶。后來,因為傳統手工藝無法支撐店面的發展,2018年1月,米家船不得不放棄堅守了150多年的家,搬到現在的福州市洪山鎮的一個老舊小區,繼續傳承這百年手藝。“每一次指尖觸碰到舊字畫,好像能感覺到當時創作者的心情。”林宇說,這種震撼是其他職業難以替代的,“作為百年老店的傳承人,字畫修復工作是對中國書畫藝術的敬畏,我會繼續守護好這份事業,把米家船裱褙技藝傳承下去。”2025年6月30日《中國文化報》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藝傳承人林宇:人在店在技藝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