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反華媒體,黃了又一家反華媒體關門
作者: 小吳 2025-07-02 23:09:18
閱讀(89)
30日,劣跡斑斑的反華媒體“自由亞洲電臺”旗下粵語組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布停止運營。反華媒體“自由亞洲電臺”旗下粵語組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布停止運營該媒體發布的網帖稱,由于美國政府暫停撥款導致“自由亞洲電臺”經費短缺、人數減少,因此“自由亞洲電臺”粵語組將于7月1日,即香港回歸28周年當天正式停運。“自由亞洲電臺”成立于1996年,由美國國際媒體署資助運營,旗下有英語、普通話、粵語等多個頻道。長期以來,“自由亞洲電臺”粵語組多次在香港、新疆以及其他涉華議題上編造虛假新聞抹黑中國。今年3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正式終止對“自由亞洲電臺”“美國之音”等“外宣喉舌”的聯邦資助,當天“自由亞洲電臺”工作人員收到機構停擺的通知。據“自由亞洲電臺”社交媒體發布的通知,除了粵語組外,該機構旗下多個語言的廣播頻道、新聞網站也宣布關閉。此前,就特朗普將關閉“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臺”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回應相關問題時表示,“美國國內政策的調整我不作評論”,“但是我想,你提到的美國一些媒體,在涉華報道的問題上劣跡斑斑,也不是什么秘密”。梁由之延伸閱讀反華機構承認了:好感度全球比拼中國碾壓美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和美國,誰在這個世界上更受歡迎?如果直覺沒法快速回答這個問題,我帶你看看,全球約100個國家,超過11萬受訪者是怎么回答的。答案非常有意思。不久前,非營利組織“民主聯盟”發布了《2025民主認知指數》。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是要求各國受訪者,對其他國家做出好感度評價,從而得出凈支持率。從這個指標來看,目前全球最受歡迎的國家,一到三名,分別是瑞士、新加坡和卡塔爾。然后,全球受訪者最不喜歡的國家是哪個呢?請大家猜一猜,“中東小霸王”以色列!當然,就算敗光了全球人民的好感,我相信以色列政府也并不在乎,前兩天又開始在加沙地帶發起軍事行動了。接下來,我們來看調查的重點——美國,它居然得了個負分,凈支持率為-5,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的最低分,而且遠遠落后于我們中國。中國凈支持率為14分,和英國、韓國差不多,比法國還要高一些。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全球好感度還可以,畢竟大家要考慮到一個因素,就是這些年來,美西方在國際輿論場上對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攻擊和抹黑。對于這份報告,還有個細節我想提一下:就是報告的出品方,其實并不友華。我明確告訴大家,它甚至是一個反華機構,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但我們反過來想,一個反華機構,都能做出對比如此鮮明的數據,那恰恰證明了全球民意的深刻轉向。更有意思的是,報告還專門做了一個中美好感度的對比。來看這張圖,黃色地區更喜歡中國,藍色地區更喜歡美國。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吧,中國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其中79%的國家的受訪者更喜歡中國,更喜歡美國的,只有21%。圖為中美國旗資料圖那美國,為什么敗光了大多數人的好感?一個曾經以軟實力自居的超級大國,怎么就干成了“負分國家”呢?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特朗普。他一會兒要四處“拿地”,一會兒要打貿易戰……各種操作,拖累了美國的整體形象。但我覺得,“鍋”也不能讓特朗普一個人背。美國全球地位下滑,并不是2025年才開始的,雖然說特朗普的執政確實加速了這一進程。2024年還沒走遠呢,拜登政府怎么對待加沙人民的,大家還沒忘呢。面對數萬平民傷亡,美國堅持給以色列提供武器,在聯合國狂投反對票,這讓國際社會怎么看?特別是讓阿拉伯國家怎么想?報告也總結說,中美俄三個大國,中國是其中唯一一個形象正面的國家。
美俄兩國都是負分,區別在于,俄羅斯的形象在往上走,而美國在往下走。當然,這張圖只從2022年開始,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倒一些想一想,美國的形象變差,其實也不是這兩年的事兒。是誰從阿富汗倉皇撤軍,上演“扒飛機大逃亡”的?是誰監聽全球,甚至偷聽默克爾的手機的?又是誰舉著“洗衣粉”開打伊拉克戰爭的呢?我想說,美國的軟實力下降,不是某個人的“鍋”,而是驢象兩黨輪番上陣,你一榔頭我一棒,合力把美國形象在國際上干到了“負分”。所以,最后一個問題來了,形象負分或者說軟實力受損,對美國到底有沒有影響?我想,特朗普團隊是不在乎的。在他們眼里,美國過去長期高估了軟實力的作用,根本沒能說服其他國家按美國的意愿行事,導致自己“被占了便宜”,所以現在,美國打算用關稅、軍事等硬實力說話了。但我想,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發現,自己可能也高估了美國的硬實力。其實所謂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世界產生"心向往之"的能力。本質上,軟實力是不能自我定義的,而是看他人是否認可你、接受你。
軟實力,主要依賴于“他者”的認知。過去,美國長期依賴軟實力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帶動高科技發展和經濟增長,一旦軟實力受損,這些優勢也會慢慢消散。此外,各國對美國的負面認知,也會影響經貿合作和國際協作,從而削弱其話語權。也許是巧合,五月初,軟實力之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離世了。他在生前最后一篇重磅文章《世界秩序的未來》當中發問說:"我們正經歷的,是美國的永久性衰落,還是特朗普時代的周期性波動?或許,等到2029年會有答案。"我不知道要不要等到2029年,但我覺得,趨勢一旦形成,就很難逆轉。最后,我想說,或許你在視頻開頭提問的時候,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但此刻的我們,應該要更自信一些。過去這些年,我們為世界提供了"一帶一路"這樣的全球公共產品,我們提出了"三大全球倡議",我們有Deepseek、宇樹機器人火爆出圈,還有《哪吒》等優秀電影嶄露頭角……有這么多的進步和成長,我們為什么還要不自信呢?我們應該非常自信。當然,數據有可能變化,輿論也可能起伏,但有一點錯不了:一個國家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嗓門”的高低或者“武力值”的強弱,而在于"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真心與實踐。那大家怎么看,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