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美展即將迎來第十八屆。眾所周知,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重大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將不遜于以往的工業革命。這些無不在預示,藝術也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變局。我們該怎么辦?上海青年美展誕生于1980年,正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許多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在這個展覽中涌現。他們中不乏后來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人物。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青年藝術家以他們的才華、勇氣和熱情,激發了人們的思想活力和藝術創造力,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和胸懷。藝術的活力,映射出了國家和民族的活力;藝術的騰飛,無不呼應著包括科技和經濟在內的文明騰飛。45年前共同參與上海青年美展,推動藝術繁榮的年輕人,如今大多是六七十歲的前輩藝術家了,雖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走到潮頭,已是時不我待。藝術不能以生理年齡來劃分,而應以觀念和風格劃分。
1896年誕生的劉海粟,有些藝術觀念至今依然比許多比他年輕得多的藝術家還前衛。藝術群體中也不乏大器晚成者。但從更大的概率來說,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大程度必然由青年藝術家去探索和實踐。這是藝術史的普遍規律。
青年強,則藝術強。
未來的藝術世界歸根結底是他們的。所以,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市青年文聯三家主辦單位,決定對第十八屆上海青年美展進行重大的革新,大家認同一個辦法:讓年輕人來辦上海青年美展。首先為本屆上海青年美展建立了一個十余位青年策展人組成的策展團隊。唯一“格格不入”的,是我這個總策展,自慚遠遠“超齡”。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傾聽和協調。傾聽青年策展人的想法,為他們上傳下達,提供服務和保障。往屆上海青年美展上海青年美展不僅要推出優秀青年藝術家,更要營造一個有利于青年藝術家可持續性發展的良好環境。將組建青年藝術評論人、青年藝術媒體人和青年藝術收藏沙龍,以期為青年藝術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生態鏈。藝術類別的劃分,也與時俱進,打破傳統的概念,增加青年藝術家和青年藝術愛好者最為關注的領域;以較為模糊的邊界劃分,來更好適應當下藝術發展的不確定性現狀。譬如,數碼技術目前已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類別,它作為一種技術,已深深滲透于影像作品、裝置作品、雕塑作品,乃至架上繪畫中。上海青年美展不僅將設立對優秀藝術作品的獎項,還將建立一系列對優秀藝術家的未來發展的綜合扶持機制。
展出的場地也有大幅度增加,除了劉海粟美術館館內,更有海粟文化廣場以及IAG藝術空間等戶內外空間,實現藝術與市民更親密的接觸互動。同時還將聯合滬上眾多藝術機構、畫廊舉辦平行展等活動。并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立體化的傳播。劉海粟美術館本屆上海青年美展的主題定為“機·智”,寓意在以算法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新技術革命時代,探索人類藝術創造力、想象力和應對能力的各種可能性。藝術本是人類為應對嚴峻多變的生存環境,撫慰人心、創造美好,保持自身思想活力、突破慣性思維,不懈創新求變的文化活動。在風云際會的大變局中,藝術未來會怎樣?且看青年藝術家和所有熱愛藝術的青年一代的思考和回答。有才華、有勇氣、有情懷、有作為的青年藝術家,以及所有熱愛藝術的年輕人,是你們發力的時候了。原標題:《新民藝評|林明杰:讓更多年輕人來辦青年美展》欄目編輯:李緯文字編輯:江妍來源:作者: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