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超36萬億創新高,年需售12萬億國債如“財政心臟病”伊朗
作者: 小趙 2025-07-04 11:53:23
閱讀(58)
美國超36萬億創新高,年需售12萬億國債如“財政心臟病”2025-07-0105:00·半截的詩文|文人所有內容皆有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中及末尾特朗普又迎來了煩心事!近期美國的政治風向正在發生微妙變化,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點,這一消息無疑為他的政治生涯蒙上了一層陰影。隨后日本媒體透露,特朗普想讓中國出手進行“拯救”,他正計劃率領數十名美國企業CEO訪華,與中國商討重大貿易協議!內憂外患下的政治危機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歷史最低并非偶然,而是美國國內多重矛盾疊加的結果,根據《新聞周刊》最新民調,僅有43%的美國人對特朗普的表現表示滿意,而53%的受訪者明確表達了不滿,凈支持率呈現兩位數的負值。
民調數字往往是總統政治生命的晴雨表,特朗普正面臨著他第二個任期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自特朗普推行“解放日”關稅政策以來,其支持率便開始下滑,隨后鎮壓洛杉磯抗議活動、對伊朗實施空襲等強硬舉措,進一步激化了選民的不滿情緒。如果說民調數字反映的是特朗普的政治困境,那么美國的債務狀況則揭示了更為根本性的結構性問題,目前美國國債已超過36萬億美元,是2001年水平的六倍多,債務占GDP比例正朝著歷史新高邁進。更為嚴峻的是,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特朗普正在推進的稅收和支出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增加2.4萬億美元的借貸需求。這一數字讓許多經濟學家、投資者,甚至共和黨議員都感到擔憂,就連曾經是特朗普內部圈子重要成員的埃隆·馬斯克也公開批評這項法案是“令人厭惡的可憎之物”,將給國家帶來“壓倒性的不可持續債務”。債務問題的嚴重性還體現在利息支付的急劇增長上,美國政府今年需要展期約9萬億美元的債務,而利息支付已經超過了國防支出,這種狀況不僅限制了聯邦政府經濟政策的靈活性,也讓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受到質疑。在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下,特朗普的支持率自然難以回暖,那么他為何選擇此時轉向中國尋求突破?據日本經濟新聞爆料,美國官方正在安排特朗普攜數十名美企CEO訪華,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成行。此行的核心目標直指經濟合作,特朗普希望通過與中國簽署一系列協議,獲取中國的投資和進口承諾,以提振美國經濟。這一策略并非沒有先例,他在5月訪問沙特時,便促成了總額超2萬億美元的合作協議,然而與沙特依賴美國軍事保護不同,中國在軍事和經濟上均擁有高度自主性,特朗普此行面臨的談判難度可想而知。美國經濟為何如此依賴外部助力?除了債務壓頂,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也未能如愿推進。該法案旨在通過減稅和削減社會保障支出刺激經濟,但其代價是未來10年財政收入減少3.67萬億美元,債務再增2.42萬億美元。法案在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勉強進入辯論程序,共和黨內部分歧明顯,正式通過前景渺茫,面對國內政策空間的萎縮,特朗普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海外,那么中國是否愿意成為美國的“救命稻草”?全球舞臺上的博弈者在特朗普的計劃中,中國無疑扮演著關鍵角色,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制造業優勢,還在國際貿易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和購買美國國債,間接助力了全球經濟復蘇,如今特朗普似乎希望重現這一幕,可時過境遷,今日的中國已不再是當年的“被動參與者”,而是擁有更強議價能力的全球玩家。值得注意的是,中美關系近年來因貿易摩擦、技術競爭等因素而趨于復雜,中國對美國的高關稅政策早有應對措施,例如轉向其他市場、加速內循環經濟建設。特朗普若想通過訪華換取中國的經濟支持,必然需要拿出更有吸引力的籌碼,可能是放寬對華技術限制,或在貿易談判中作出重大讓步,但這些讓步是否足以打動中國,尚存疑問。特朗普訪華若能成行,其影響將遠遠超出雙邊范疇,如果中美達成實質性協議,美國可能通過中國投資緩解債務壓力,短期內穩定市場信心。例如中國增加對美能源、農產品進口,或參與美國基建項目,都可能為特朗普贏得喘息之機,然而這種“救急”方案也伴隨著風險,一旦中國在談判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經濟自主性恐將進一步受限。反之若談判無果而終,美國的困境將雪上加霜,債務危機加劇、國內政策受阻,可能導致特朗普在選民中的形象更加惡化,甚至影響共和黨未來的政治前景,同時中美關系的緊張局勢或將加劇,波及全球供應鏈和金融市場。總結特朗普在支持率低谷中籌備訪華,既是美國經濟困境下的無奈選擇,也是一次充滿變數的破局嘗試,面對內憂外患,他試圖借助中國的力量重振美國經濟,但成敗取決于雙方的博弈與妥協。這場訪華之旅不僅關乎中美兩國的未來,也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不確定性,我們期待這一次的對話,能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與希望,而非對立與挑戰。信息來源金融界橋水達里奧警告:美國債務超36萬億創新高,年需售12萬億國債如“財政心臟病”觀察者網“美方正擬特朗普訪華計劃,帶上數十名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