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另類政權:這個阿拉伯國家一邊罵以色列,一邊給它當防空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作者: 小錢 2025-07-04 13:03:49
閱讀(77)
另類政權:這個阿拉伯國家一邊罵以色列,一邊給它當防空盾2025-07-0411:42·一國之君歷史研究中東有7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約旦是其中較為特別的一個。約旦王室希哈姆家族是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其家族從公元7世紀開始,世襲擔任伊斯蘭圣地麥加與麥地那的守護者,在伊斯蘭教地位崇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長謝里夫·侯賽因·伊本·阿里因反抗奧斯曼帝國,領導了阿拉伯大起義,驅逐了奧斯曼帝國的勢力,并在當地建立了阿拉伯政權。謝里夫·侯賽因·伊本·阿里的長子統(tǒng)治了漢志,今沙特阿拉伯地區(qū),包括麥加和麥地那,這一分支后被沙特家族滅亡,次子阿卜杜拉一世(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創(chuàng)立了約旦哈希姆王國,直到今天,三子統(tǒng)治了伊拉克,這一分支在政變中滅亡。希哈姆家族唯一存續(xù)的統(tǒng)治政權只有約旦。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奧斯曼帝國失去對中東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國聯(lián)將巴勒斯坦地區(qū)委托了英國管理,英國人最擅長制造矛盾。在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東部(約旦河東岸)建立外約旦酋長國,由哈希姆家族統(tǒng)治,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為國王;西部(約旦河西岸,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地區(qū))仍稱巴勒斯坦,英國直接管理此地。英國人為地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邊為巴勒斯坦,東邊為約旦英國人在管理巴勒斯坦地區(qū)時,推動猶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區(qū)大規(guī)模移民,一戰(zhàn)時期,巴勒斯坦地區(qū)的猶太人有5.6萬人,占總人口的7%,到1931年,猶太人劇增到17萬,占比17%,這成為后來巴以沖突的導火索。英國人不僅管理巴勒斯坦地區(qū),同時插手外約旦酋長國的管理,外約旦的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均由英國人管理,外約旦王室的生活費都由英國政府承擔。相當于英國控制了傀儡的外約旦酋長國,名義上外約旦酋長國由希哈姆家族掌控,實際上是英國人說了算,英國還迫使外約旦接受了為期20年的《英約協(xié)定》,這一協(xié)議為不平等協(xié)議,旨在承認英國在外約旦的特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隨著世界各國紛紛獨立,外約旦與英國也簽訂《倫敦條約》,廢除了英國的部分特權,同時保留了英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部分特權,以換取英國承認外約旦獨立,1946年,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改國名為外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從成立的那一天起,英國就深度參與其中,哈希姆家族依靠英國的支持才能獨立建國,與英國關系密切很正常,這一點很重要。盡管約旦獨立了,但英國依然在約旦有駐軍和部分特權。在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前后,英國四處拱火,一方面偏袒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地區(qū)定居與建國,另一方面支持約旦參與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英國還允許埃及、伊拉克借道約旦攻打以色列。謝里夫·侯賽因·伊本·阿里和他的三個兒子以色列建國后,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埃及、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科威特、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組成聯(lián)盟進攻以色列,約旦想奪取約旦河西岸的土地,并入自己的國土,并在戰(zhàn)爭中成功占領了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qū)。戰(zhàn)爭結束前,以色列與約旦談判并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由于各種原因,以色列承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并入約旦王國,約旦如愿吞并了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qū)。約旦人與巴勒斯坦人同宗同源,類似于韓國人和朝鮮人,都是被人為分割開的,英國強行以約旦河為界,分割巴勒斯拉(包括以色列)與約旦。約旦這一行為遭到了巴勒斯坦激進武裝派別的嚴重不滿,這些人想獨立建國建立巴勒斯坦,結果這一地區(qū)被約旦吞并,引發(fā)了部分巴勒斯坦人與約旦的矛盾。1951年,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遇刺身亡,一名身份不明的巴勒斯坦男子近距離向阿卜杜拉開槍,導致他當場死亡。誰刺殺了阿卜杜拉?有人推測是巴勒斯坦激進武裝干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約旦河西岸,這里是整個中東地區(qū)的火藥桶。約旦河西岸是聯(lián)合國劃分給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地區(qū),現(xiàn)被約旦占領并入其國土,巴勒斯坦當然會憤怒,就連聯(lián)合國也反對約旦這一行為。阿卜杜拉被殺后,其子塔拉勒繼任國王,一年之后因精神問題退位,由阿卜杜拉的孫子侯賽因·伊本·塔拉勒繼位為國王。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約旦占領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區(qū),并將該地并入約旦國土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以色列先發(fā)制人,攻擊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奪走了約旦河西岸地區(qū)。由于戰(zhàn)爭,導致大量的巴勒斯坦進入約旦避難,僅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就有40萬巴勒斯坦難民涌入約旦,約旦境內的巴勒斯坦人總計有數百萬,差不多占到約旦總人口的一半。約旦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關系錯綜復雜,有不同阿拉伯國家支持組建的武裝派別,這些武裝派別以約旦為基地,以游擊戰(zhàn)的方式攻擊以色列,以色列就開始攻擊約旦,由此帶來了嚴重的安全影響,這引發(fā)了約旦統(tǒng)治階層的擔憂。巴勒斯坦難民還在約旦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基地,以自己的方式來管理,這又帶來一系列問題,由于約旦與英國關系密切,并不支持這些巴勒斯坦武裝攻擊以色列,約旦國王還被巴勒斯坦激進武裝派別視為阿拉伯國家的叛徒。在此期間,約旦軍隊與巴勒斯坦武裝派出爆發(fā)了一系列沖突。1970年,巴勒斯坦激進武裝派別劫持了3架英國、德國、瑞士的飛機到約旦,將飛機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中,并要求歐洲各國釋放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這一行為導致約旦顏面盡失,同時也導致約旦與巴勒斯坦關系徹底破裂。黑九月戰(zhàn)爭,約旦與巴解組織徹底決裂為了鞏固政權,同時打擊境內的巴解武裝,約旦向美國和英國求援,同時通過英美要求以色列打擊支持巴解組織的敘利亞軍隊。在英美兩國的劫持下,約旦軍隊開始大規(guī)模進攻境內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雙方爆發(fā)激烈沖突,據說有數萬巴勒斯坦人被打死,巴解組織有數千名武裝成員被打死,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都被驅逐出約旦,被趕到黎巴嫩。這便是約旦歷史上的黑九月事件,約旦為了自身的安危,驅逐了巴解武裝組織,雙方徹底悶死,巴解組織開始把推翻約旦國王侯賽因的統(tǒng)治作為自己的斗爭目標,不斷派人暗殺或者襲擊侯賽因國王。這一事件也導致了埃及、科威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斷絕了與約旦的外交關系,阿拉伯國家認為約旦投靠了英美與以色列。約旦地理位置約旦和以色列都把巴解組織作為自己的敵人,走向一起也就自然而然了,1994年,約旦和以色列在美國的撮合下,雙方簽署《華盛頓宣言》,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約旦成為第2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第1個是埃及。約旦與以色列的關系其實非常尷尬和特殊,一方面約旦信奉伊斯蘭教,另一方面約旦國內有超過50%的巴勒斯坦人,它又是標準的阿拉伯國家,盡管雙方簽訂了和平協(xié)議,但約旦始終沒有公開支持以色列。約旦采取了一種務實的方式,嘴上天天譴責以色列,私下與以色列達到一系列協(xié)議,比如以色列向約旦供應淡水,約旦與以色列私下繼續(xù)合作。同時美國因素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約旦是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重要盟友,約旦從建國開始就與英國關系密切,后來又與美國關系密切,美國在約旦有3個軍事基地,駐軍有3000人。約旦地理位置很重要,以色列幾乎整個東部邊境都與約旦接壤,敵對以色列的國家不能借道約旦攻擊以色列,能讓以色列抽出很多兵力來應付其它地區(qū)的威脅,以色列不可能與所有的阿拉伯為敵,總要保證部分邊境的安全。約旦從建國開始就親英美這就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每當巴以沖突時,約旦總是出來譴責以色列,僅僅只是譴責而已,但在具體行動上,沒有任何敵視以色列的舉動,約旦這么做是為了安撫國內超過50%的巴勒斯坦人。攻擊以色列的導彈或無人機在飛越約旦領空時,大多會被擊落,約旦不會承認是自己做的,他同樣會繼續(xù)譴責以色列,這是非常明顯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這也是現(xiàn)實情況下最務實的辦法。約旦是君主立憲制的世俗化政權,盡管伊斯蘭教是國教,但治國用的是憲法,不用伊斯蘭教義治國,與伊朗、沙特完全不同,雖然有議會和多黨制選舉,但約旦國王的權力較高又不是專制,沙特是君主專制,伊朗直接就是政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