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熱線|暑期旅游“翻車”:旅行社跑路、纜車故障誰負責?纜車
作者: 小錢 2025-07-12 14:39:32
閱讀(64)
暑期旅游旺季,有人陷入“想走不能走”的窘境,有人卻在旅途中累到中暑。近日,新民晚報夏令熱線接到多位市民游客的投訴,反映旅游出行帶來的煩心事。
李先生在直播間購買的三亞旅游產品尚未使用,旅行社就悄無聲息地倒閉了,預約小程序形同虛設,客服電話變成了變電站。胡女士在朋友介紹下報名了仙居旅游團,卻被更改行程,遭遇纜車故障后,冒著高溫、餓著肚子爬下山,卻得不到任何解釋。旅行社跑路2999元的三亞游去不了“2022年8月20日,我在直播間購買了一份‘三亞五天四晚雙人豪華游伴你游亞特HS’的產品,實付2999元。”李先生告訴記者,這份旅游產品的有效期是半年,由于他平時工作較忙,在產品過期前致電“愛大集”旅行社的客服,詢問是否可以延期,客服很爽快地答應了,并把有效期一口氣延長了4年半,一共變成了5年。“當時只有一個要求,延期后就不能申請退款了,我同意了。”很快旅行社給李先生寄來了一張旅游卡作為憑證,上面印著“有效期截止到2027年12月31日”,還有微信小程序和售后客服的二維碼。今年6月,他抽出空來,想要帶家人去海南三亞度假,但無論是掃碼預約,還是此前聯系過的客服電話,都出現了問題。“進入小程序后,看似進入了預約流程,但實際無人對接聯系,也不會確定訂單。打了客服電話,那頭卻變成了一個變電站,早已不是旅行社。”李先生又聯系了旅游產品中涉及的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對方卻表示,從未和旅行社“愛大集”合作過。“我又仔細看了一遍產品信息,原來直播間里宣傳的亞特蘭蒂斯豪華游,只包含了亞特蘭蒂斯水世界的游覽,入住酒店在小字里,寫著‘三亞指定酒店’。”這讓李先生有些著急了,難道2999元就此打了水漂?他趕緊聯系直播間平臺,希望得到解決。“我幾次聯系平臺,反映自己的訴求,希望能夠把2999元退給我,或者安排同等規格的旅游產品。在經過一番交涉后,平臺說,只能賠付給我價值300元的代金券,且要在他們的商城里使用。”300元的代金券和2999元的真金白銀相差太大了,這樣的解決方案讓李先生無法接受。“我在平臺直播間上購買的旅游產品,旅行社沒有履行合同義務就跑路了,侵犯了我的權益。在無法找到旅行社的情況下,平臺和帶貨的直播間是否應該承擔起責任?畢竟他們的審核出了問題。”今年6月底,幾番投訴之后,還是直播間的團隊給了回復。“直播間說,他們和平臺確認了,旅行社已經關閉了線上店鋪,無法聯系到,他們愿意先行補償我的損失,再去找旅行社追責。”李先生隨后把手里的卡券寄回了直播間,但至今沒有等到退款。截至記者發稿前,直播間終于明確回復,將在7月15日左右退款。
退款困難、服務不符、虛假宣傳……記者調查發現,在直播間購買旅游產品,往往存在上述風險。此外,來自直播間的旅游產品預訂,涉及平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帶貨主播以及線下簽訂旅游合同的旅行社等多個主體,當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的旅游產品出現問題時,找誰解決成為一大難點。對此,業內人士提示,消費者在下單前,一定要核實旅行社經營許可證,關注旅行社服務評價,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擅自改行程纜車故障后無人管和李先生的遭遇不同,胡女士購買的仙居旅游產品成行了,而且還有朋友的女兒背書,卻依舊在旅途中遭遇煩心事,“翻車”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朋友的女兒在旅行社上班,推薦我們參加了一個神仙居四日游,售價650元/人。”胡女士表示,7月3日6:30,30多人的旅游團從上海出發,坐大巴前往仙居。
原本第二天的行程就是神仙居游覽,但導游卻通知調換到第三天,也沒有給出任何理由。“7月5日,我們6:30就吃早餐了,7:00出發前往神仙居。按照行程,上午游覽景區,12:30山下集合,回酒店午餐后自由活動。沒想到,上山的時候纜車還是正常運行的,想要下山時卻發生了故障。我們一行人只能自己爬下山,其中既有6歲多的孩子,也有70多歲的老人,大家互相攙扶著下山。”胡女士告訴記者,當天氣溫很高,一路艱難下山,讓她險些中暑。“整個人又累又餓又渴又暈,非常疲勞。由于大家下山的速度不一致,我們一直等到16時許,所有人才安全集合。在此過程中,導游沒有安排大家用餐,沒有提供干糧和水,甚至沒有把大巴車開過來。即便是讓我們坐在有空調的大巴車上等待,也好過露天的炎熱環境。”回到酒店后,同行的朋友幫胡女士刮了痧,才讓她的中暑癥狀有所緩解,但與導游的交涉,又讓人糟心。“導游覺得旅行社沒有責任,纜車故障是景區的問題。但如果沒有擅自更改行程,我們也不會在當天遇到故障。此外,在游客們下山的過程中,旅行社也沒有做好后續服務,哪怕是給大家安排一些干糧和飲用水,安置在一個相對涼爽的地方,都好過烈日下的苦苦等待。還有我們原本要在酒店吃的午餐,已經包括在團費里,就這樣錯過了,也沒有任何說法。”回到上海后,胡女士覺得身心俱疲,她希望上海綠洲旅行社承擔責任,做出一定的賠償,卻遭到了拒絕。“我們都是在微信群里溝通的。”在記者的詢問下,她表示,無論是發布行程,還是支付旅游款項,都在微信上完成,轉賬后也沒有給到合同和發票。在大家的投訴下,旅行社才發來了一份集體合同。而對于此次旅程中發生的不愉快,旅行社卻認為完全是景區問題,雙方存在爭議。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在出行前不應輕信口頭協議,在簽訂書面合同時,也要把商家承諾清楚完整地寫入合同,這都是后續維權的憑證。原標題:《夏令熱線|暑期旅游“翻車”:旅行社跑路、纜車故障誰負責?》欄目編輯:羅水元圖片來源:采訪對象提供來源:作者:新民晚報張鈺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