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6型號大曝光!Plus消失Edge登場,三星這步棋走對了嗎?中小企業健康之道
作者: 小趙 2025-07-13 13:14:43
閱讀(91)
型號大曝光!Plus消失Edge登場,三星這步棋走對了嗎?原創2025-07-1218:10·倪衛濤三星又來整活了!就在大家還在糾結S25的攝像頭凸不凸、電池夠不夠用的時候,人家已經偷偷把S26的型號給安排明白了——根據GSMAIMEI數據庫扒出來的消息,以前咱們熟悉的"Plus"機型居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叫"Edge"的新玩意兒。這操作看得人一臉懵:好好的Plus說砍就砍,三星是嫌消費者錢包太鼓,還是覺得咱們的智商余額不足?說實話,現在手機圈的型號命名早就成了一鍋亂燉。你以為"Pro"就是頂配?人家還有"ProMax";你覺得"Ultra"已經到頭了?隔壁小米掏出個"UltraPro";好不容易搞懂"SE"是低配,蘋果反手給你來個"SEPlus"。三星這次把"Plus"換成"Edge",表面上看是改個名字,實際上玩的還是那套"換湯不換藥"的老把戲——反正只要名字夠新,消費者就愿意掏腰包。先給不了解情況的朋友科普一下:以前三星S系列的型號規律還算簡單,標準版結尾是"1",Plus版是"6",Ultra版是"8"。比如S25是SM-S931,S25+是SM-S936,S25Ultra是SM-S938。但這次S26系列的型號直接打亂了節奏:標準版變成了SM-S942(結尾是2),新冒出來的Edge是SM-S947,Ultra還是SM-S948。明眼人一看就知道,Plus版(原本該是"6"結尾)徹底消失了。三星這是把"數學鬼才"的稱號發揮到極致了——反正只要數字不一樣,就能忽悠一波換新機的用戶。為啥非要干掉Plus,換成Edge?三星肯定不會說"我們就是想多賺錢",但咱們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無非就是想通過型號差異化,把價格再往上提一提。以前的Plus版,說白了就是"放大版的標準版"——屏幕大一點,電池大一點,處理器和主攝跟標準版基本沒啥區別,價格卻貴了小一千。消費者雖然吐槽,但剛需大屏的用戶沒得選,只能乖乖買單?,F在換成Edge,聽起來好像帶了點"黑科技"的味道,三星就能順理成章地把配置再"擠點牙膏",比如加個曲面屏、升級個快充,然后理直氣壯地把價格再漲500——畢竟"Edge"聽著就比"Plus"高級,不是嗎?這套路其實早就不新鮮了。當年蘋果把"iPhoneXSMax"換成"iPhone12ProMax",價格漲了800,配置也就多了個5G;華為把"Mate30Pro"升級成"Mate40Pro+",攝像頭模組換個排列方式,價格直接破萬。現在手機廠商都學精了:與其費時費力研發新技術,不如在型號命名上玩花樣——反正消費者記不住那么多參數,只要名字夠響亮,廣告打得夠猛,就有人愿意為"新名字"買單。三星這次用Edge替代Plus,本質上就是把"加價"包裝成"升級",把"割韭菜"說成"技術創新"。更有意思的是,三星連型號后綴的數字都改了。以前標準版用"1"結尾,現在突然換成"2",這是生怕老用戶發現"新手機其實就是換殼版"?要知道,手機型號的數字和字母組合,本質上是為了區分配置和版本,但現在卻成了廠商糊弄消費者的工具。比如同樣是"Edge",三星以前在Note系列上用過,后來又在S系列上玩過"曲屏版",現在又把Plus的位置換成Edge,簡直是把"型號"當成了百變星君——今天叫這名,明天叫那名,反正就是不讓你摸清規律,這樣你就沒法對比歷代機型的真實升級幅度,只能聽廠商"瞎忽悠"。可能有人會說:"管它叫Plus還是Edge,配置好就行唄!"這話沒錯,但問題是,三星真的會給Edge版"加量不加價"嗎?根據往年的尿性,大概率是"加量也加價,甚至只加價不加量"。就拿S25系列來說,Plus版比標準版貴了1200塊,就多了個2.5K屏幕和500mAh電池,處理器、攝像頭、快充全都是一模一樣。消費者花了冤枉錢,還得安慰自己"大屏用著爽"。現在換成Edge,三星說不定會把曲面屏當成"賣點",但曲面屏這東西,除了看著好看點,誤觸率高、維修成本貴,實用性還不如直屏。到時候消費者花了錢,買回來一堆"華而不實"的功能,這不是妥妥的智商稅嗎?更讓人無語的是,三星連型號命名的"祖傳規律"都能說改就改。以前大家買手機,還能根據型號末尾的數字猜個大概配置,現在可好,規律全亂了套。以后消費者想買個標準版,還得先查半天"SM-S942到底是個啥玩意兒",這不是給用戶添堵嗎?說白了,廠商就是不想讓你輕松對比機型——要是大家都知道新手機和舊手機沒太大區別,誰還愿意掏冤枉錢換新機???所以它們寧愿把型號搞得亂七八糟,也要逼著你"兩眼一抹黑"地消費。其實不止三星,整個手機圈早就陷入了"型號內卷"的怪圈。你出"青春版",我就出"活力版";你搞"至尊版",我就搞"紀念版";實在沒轍了,就玩"數字跳躍"——從Mate40直接干到Mate60,中間的Mate50仿佛被狗吃了。這些花里胡哨的型號背后,藏著的全是廠商的小心思:要么是為了清庫存,把舊配置換個新名字繼續賣;要么是為了細分市場,用不同型號收割不同收入的用戶;最惡心的是那種"換湯不換藥"的型號,明明和上一代沒啥區別,卻非要賣個高價,把消費者當傻子耍。三星這次取消Plus上Edge,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想和自家的折疊屏手機"錯位競爭"。最近兩年折疊屏價格一直在降,三星的ZFold5和ZFlip5銷量都不錯,要是S系列的Plus版屏幕太大,難免會搶了折疊屏的市場。換成Edge版,屏幕尺寸縮小一點,配置降一點,價格再提一點,既能留住喜歡曲面屏的用戶,又不會影響折疊屏的銷量,可謂"一石二鳥"。只不過這種"算計",最終還是讓普通消費者買單——想要大屏?加錢買折疊屏;想要曲面屏?加錢買Edge;啥都想要?不好意思,錢包得夠鼓。當然,也不排除三星真的想通過"Edge"這個名字玩點新花樣,比如在屏幕形態、邊框設計上搞點創新。但從三星近幾年的"擠牙膏"表現來看,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S23到S24,除了處理器升級,其他地方基本沒變;S24到S25,攝像頭模組挪了個位置,就敢號稱"全面升級"?,F在把Plus換成Edge,大概率也就是換個名字,頂多在邊框上切個角,然后就敢吹噓"全新設計語言"。消費者要是真信了這些鬼話,那可就太天真了。說到底,手機型號只是個代號,真正重要的是配置、體驗和價格。但廠商偏偏喜歡在這些"虛頭巴腦"的地方下功夫,本質上還是因為創新乏力。當手機的性能、屏幕、攝像頭都到了瓶頸,很難做出實質性突破的時候,就只能靠型號命名、外觀設計這些"表面功夫"來吸引用戶。這種"躺平式創新",不僅坑了消費者,也讓整個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大家都不想著怎么提升技術,而是比著誰的營銷更能忽悠,誰的型號更能唬人。最后給大家提個醒:不管三星把S26系列叫成啥,買手機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別被"Edge"、"Ultra"這些花里胡哨的名字迷惑了,多看看處理器是不是真升級了,電池是不是真變大了,攝像頭是不是真變強了,最重要的是——價格是不是真的值。要是三星敢把"換湯不換藥"的Edge版賣個高價,咱們就用腳投票,讓它知道消費者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畢竟,錢是咱們自己的,憑啥讓廠商隨便割韭菜?總之,三星取消Plus上Edge這波操作,本質上就是一場"文字游戲"和"價格騙局"。與其關注這些無聊的型號變化,不如期待廠商能拿出點真材實料的創新。要是哪天手機廠商都能把心思放在提升用戶體驗上,而不是在型號命名上玩套路,那才是消費者真正的福音。不過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天估計還得等上好一陣子——畢竟,割韭菜可比搞創新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