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山東濟南軍區大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個流浪漢。這個流浪漢衣衫襤褸、神情萎靡,門口的士兵一開始還以為他是過來乞討的,還禮貌的請他走開,讓他去別的地方。但是這個流浪漢說:“我不是乞丐!我是以前的紅軍團長,我現在過來找楊得志司令官申訴冤情的。”門口的士兵一開始還以為是這個流浪漢在發顛,但是這個流浪漢神情頹廢卻正常,整個人很迫切真誠。于是門口的士兵就進去報告了這件事情,沒想到的是楊得志司令官真的接見了這個流浪漢,還讓這個流浪漢留下來吃飯!這個流浪漢是誰?真的是紅軍團長嗎?如果是紅軍隊長,那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了?“侯禮祥”變“李祥”,轉幕后卻被認定為漢奸“司令官!是我啊!我是侯禮祥啊!”流浪漢看見楊得志之后立馬委屈的哽咽說。“侯禮祥?李祥!你怎么變成這樣了?”楊得志一開始還謹慎地看著這個流浪漢,聽到他的話之后立馬激動的握住他的手,而后驚訝地說。原來這個流浪漢就是楊得志失蹤很久的紅軍長征時的老部下“李祥”,而其實“李祥”并不叫李祥,而是叫侯禮祥。侯禮祥是江陵縣熊河鎮侯垱村人,因為年紀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亡,所以他年紀輕輕就離家到荊州謀生,后面為了生計奔波輾轉到武漢。在武漢期間,侯禮祥認識了一個叫“梁哥”的叫花子,這個叫花子在1928年鼓勵侯禮祥在張金河自愿報名成為志愿軍,而后侯禮祥開始參加革命。在革命里面,侯禮祥表現英勇,因此在紅軍擴編時,侯禮祥獲得了入紅三軍團五師十四團五連當兵的機會,而后在1929年的3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小時候在家里,父母和鄉親們都只叫我的名,我們侯家臺的人都姓侯,大家叫我禮祥,是省略了姓氏的。日子久了,我也經常向別人介紹我是禮祥了。而且兩個字的名字簡單,叫起來上口。所以部隊都這么叫我的名字。”因為從小到的習慣,因此在隊伍里面,大家都是叫侯禮祥為禮祥,很多人都以為侯禮祥是叫“李祥”,甚至被人誤為“李祥”以致在登記載冊時也寫作李祥。侯禮祥后面發現這個誤區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糾正不過來了,然后又覺得沒有很大的關系,李字的意頭也比較好,懶得再糾正了,誰知這個點在后面把自己害慘了。
侯禮祥在加入紅軍之后,就一直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戰斗,還參加了長征。也是在長征的時候,侯禮祥和楊得志相識。
1935年長征開始的時候,侯禮祥被編入紅第一方面軍一師一團一營,當時楊得志是營長,他們兩個人并肩作戰,在這個期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當李祥不見的時候,楊得志還傷心了很久。而也因為和楊得志關系變得越來越好,侯禮祥還和他吐槽過大家都把他當“李祥”這件事,也還好侯禮祥和楊得志吐槽了,楊得志才記得他真名是侯禮祥,才得以相認。在長征的時候,因為侯禮祥的部隊是主力的主力,所以他們要做到一個“尖刀”的作用,而侯禮祥也沒有辜負組織對他們的期望。“頭可破,血可流,上了戰場不回頭;山可登,河可渡,精兵習武賽老虎。”憑著這樣的信念,侯禮祥參加了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征服雪山草地、以及攻打臘子口等等戰役,為長征的勝利貢獻了很多力量。而因為侯禮祥參加的都是艱難的戰役,所以受傷眾多,他在攻打四川的小河,頸部被子彈打穿;在攻打陜西的甘泉,右大腿骨幾乎被打斷。可以說一句,侯禮祥活下去真的是福大命大。而因為侯禮祥的英勇戰斗,他被提拔為紅一師十三團團長,楊得志當時擔任紅一師師長。
長征結束了之后,侯禮祥因為受傷就被調到延安中央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和休養,之后在延安中央警備團任副團長。但因為受傷太多,侯禮祥作戰能力大大下降,他覺得自己在拖累部隊,就主動向組織申請去后方工作。組織就把侯禮祥安排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而后時任辦事處領導的葉劍英將他介紹給湖北省黨的地下組織,之后侯禮祥就被分配到中共江陵中心縣委,而后侯禮祥被安排在自己的家鄉監利縣朱河鎮的洪湖湖區開展工作。
一開始,可能是想讓侯禮祥安心修養,組織在侯禮祥到工作點一年的時間里面都沒給他下達任務。
在這期間,因為是在敵占區,侯禮祥為了安全就把自己的證件埋在地下。
而后沒等到任務就自己開了一間打牌室,打算打聽消息和融入當地。那時的侯禮祥也沒想到自己的證件埋在了地下都被偷了,導致之后自己沒東西證明身份。當侯禮祥想去找自己的證件的時候,接到了組織要他以國民黨偽聯保保長侯文彬的身份,與偽監利縣縣黨部取得聯系,打入敵入內部開展工作。
侯禮祥只能放棄了尋找,開始成為“侯文彬”,之后憑借自己優秀的交際能力為組織獲得了很多有用的證據,并一步步成為國民黨聯保主任。但后面因為有特務叛變,導致侯禮祥與組織失掉聯系。后面終于與組織聯系上了,但是卻因無人證明沒有得到組織承認,還差點被當做是間諜。而新中國成立之后,因為侯禮祥有做國民黨的工作人員,間諜身份又沒得到認證,因此一直被擠兌,一直到1971年,他成功找到楊得志,他才證明了自己的身份,得到了解脫。
找到老上司而證明清白候禮祥的真名是極小數人知道的事情,楊得志還是有一次聽李祥解釋才知道他其實是叫侯禮祥,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因此侯禮祥的身份之前一直得不到證明,因為不是“李祥”。
楊得志接見了侯禮祥,聽到了他的境遇后,感慨萬千,非常心痛。因為侯禮祥一直是先頭部隊的基層領導,要是他沒有這個失蹤,那么新中國成立的時候,至少應該授予他中將軍銜。但沒想到因為這個失蹤,侯禮祥就只能靠靠租用人家的房子度日營生,還只能在茶館里煮茶待客,編些筲箕、竹籃出售來補充家里的經濟來源。為國英勇奮斗的英雄居然到最后過得像個流浪漢,楊得志看見自己在長征時期的結拜兄弟變成這樣,差點落淚。“你在這好好休息休息,在這里吃個飯,我馬上給組織發電報證明你的身份!”楊得志扶著侯禮祥的手,將他按在飯桌旁邊的椅子說道。
楊得志立馬向相關部門了解情況,而后發出了三份證明:“侯禮祥同志負傷是事實,我可作證。楊得志。
一九七四年六月十三日。”“一、我任中國工農紅軍一團團長時,侯禮祥同志任過班長、排長、連長、營長。以后我調離紅一團,與侯禮祥同志就不在一個單位了。
侯禮祥同志在紅一團時,是共產黨員。
侯禮祥同志當過紅軍,這是事實。我和肖思明同志(現任武漢軍區政治委員,原紅一團參謀)可以證明。”“江陵縣革命委員會辦公室、民政局:最近,侯禮祥同志又提出他在紅軍時期任團長的問題。我們共同回憶了一下,當時的情況是,楊得志同志調離紅一團到紅二師任師長時,侯禮祥同志當過紅十三團團長。
特此證明。”在楊得志的證明下,侯禮祥恢復了該有的身份,組織也給侯禮祥落實了政策,才使侯禮祥得到了紅軍、殘廢軍人和離休干部的待遇。
為國出力的人,我們黨和國家是不會虧待的。但是無規則不成方圓,所以黨和國家做事也是有規章制度,按規矩做事才能保持秩序。因此有些時候出現一些有偏差的事情是無可厚非的,這沒法說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