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短劇,讓全網見識了什么叫“電子瀉藥”。女主中了媚藥懷上“龍種”,臨盆時天降祥瑞生下99個兒子,孩子們被摞起來進宮面圣的畫面,配合4500萬播放量的數據,構成2025年上半年的屏幕奇景。被罵上熱搜后,導演劉晗晗的履歷浮出水面。
這位拍過《枕上承歡》《清宮辭》的老手,深諳“黑紅也是紅”的流量法則。翻看劉晗晗的作品列表就能明白,能在短劇導演中站穩腳跟,拿到投資方的錢,不是因為他拍得多好,而是因為他敢拍。他執導過不少短劇,從《雷總她不要你了》到《彩禮談崩后,轉身嫁給世界首富》。看看劇名就知道,劉導最擅長導的就是“審丑經濟學”。作為一個成年人,劉導演不可能不知道,“一胎99子”這種設定有多離譜。但問題是,在短劇圈,越離譜反而越受歡迎。短劇不是電視劇,不需要講邏輯,不需要人物立得住,更不需要故事有頭有尾。它只需要一個字:爽。爽到讓人停不下手滑的動作,爽到讓人忍不住看完下一集。
爽,是短劇賽道的王者。在短劇行業504億元的市場規模里,真正賺錢的從來不是《總是搞砸的單身女人迪亞》這類豆瓣8分的清流,而是《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這種單日充值破2000萬的“電子興奮劑”。《二十九》用雙女主撕逼,收割了8.3億播放量。《東欄雪》讓男女主玩身份調轉。《執筆》給惡毒女配加覺醒buff。《奪娶》安排將軍與改嫁表嫂玩禁忌戀。這些劇集哪個不是把狗血濃度調到最高檔?2024年現象級的《家里家外》,上線3天播放破10億的秘訣,就是把洪水、閃婚、四口之家的矛盾,全部塞進每分鐘劇情里。在算法統治的內容戰場上,正常敘事就像拿木棍對抗加特林。唯有“一胎99子”這種核彈級刺激,才能炸開用戶越來越麻木的神經。這些劇的成功說明什么?說明觀眾要的不是真實,而是刺激。不是深度,而是爽感。只要主角夠強、情節夠炸、節奏夠快,哪怕再狗血,也能贏得一片天地。所以,“一胎生99子”不是偶然,是必然。它是短劇生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產物。當所有能拍的題材都被拍爛,剩下的只能往更荒誕的方向走。
就像當年網絡小說從玄幻走到修仙,再到無限流、系統文,最后變成“我靠撿垃圾修成大佬”,短劇也正在經歷類似的路徑依賴:從霸總、龍王,到穿越、重生,再到如今的“天降九十九子”。一路走來,越來越脫離現實,卻越來越貼近用戶的腸胃。那些喊著“三觀盡碎”的觀眾,身體卻很誠實地貢獻著完播率,這才是最諷刺的黑色幽默。
有人說短劇是“電子投毒”,這話沒錯,但毒得剛剛好,剛好能讓人上癮。你以為你在批判它,其實你已經被它包圍。你以為你在嘲笑它,其實你只是沒找到下一個更夸張的劇本。
短劇的世界沒有底線,只有點擊率。
誰也不知道下一集會不會出現“太子懷胎三年,一出生就會寫高考作文”,但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永遠比你想得更離譜,也永遠比你想象得更有市場。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我的不少朋友,身份是白領、知識分子、所謂“有文化”的人,也刷短劇。文化從來不是防線,反而是放大器。你越有知識,越容易看清現實的荒誕;你越有理性,越容易陷入焦慮與無力。于是,短劇來了。它不講道理,只給畫面。它不談人生,只喂情緒。它像一碗泡面,沒營養,但夠味。你一邊罵狗血,一邊停不下手。這不是墮落,這是投降。向疲憊投降,向空虛投降,向那股“我只想什么都不想地滑動屏幕”的沖動投降。你以為短劇是下沉市場的專屬?錯。它是所有人的避難所。它不分階層,只挑狀態。誰心里沒點窟窿?誰不想找點東西堵一堵?短劇就是那塊臨時膠布,貼上去不解決問題,但至少讓你喘口氣。所以,咱們就別急著批評“一胎生99子”了。短劇不是毒藥,是你生活的回音。你以為你在抵抗它,其實你在依賴它。你以為你在批判它,其實你在消費它。你以為你在看它,其實它正在看你,看你有多累,多慌,多想逃。它是一面照妖鏡,照出的不只是內容的荒誕,更是我們內心的躁動與空虛。全文完愿本文令有緣讀到的朋友滿意,如您喜歡,煩請給文章一個點贊、在看或者轉發,也請關注我的公號。感恩生命里與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時光饋贈的溫柔奇跡。作者簡介當你關注財經和時事熱點時,我愿與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