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彩六盤丨絲路古道的文明交響儒家
作者: 小王 2025-07-07 22:05:35
閱讀(22)
六盤丨絲路古道的文明交響2025-07-0717:19·固原發布7月4日,上海博物館東館的燈光柔和地灑下,照亮了一件腹部雕刻著古希臘神話特洛伊戰爭場景的北周鎏金銀壺。這件來自1500年前的波斯薩珊王朝珍寶,以其37.5厘米的鎏金身軀,連接起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文明、波斯薩珊王朝和公元6世紀的中國北周王朝,成為絲綢之路文明交流最璀璨的見證。【鎏金銀壺】7月9日,“華彩六盤·寧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將在上海拉開帷幕。這件來自固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北周鎏金銀壺,無疑會是全場最耀眼的明星。它與300余件從固原黃土地下“醒來”的兄弟姊妹們一起,共同講述著一個傳奇故事:固原,這座六盤山下的古城,如何成為絲綢之路上千年不息的文明十字路口。固原,古稱“大原”。《詩經》記載周宣王曾在這里“薄伐玁狁”。它卡在黃土高原與游牧草原的咽喉,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風。風,最早帶來的是青銅的鏗鏘。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義渠、烏氏這些彪悍的戎族馳騁于此,他們把對駿馬、雄鷹、猛獸的熱愛,化作一枚枚小巧卻充滿力量的青銅牌飾。固原出土的471件青銅器里,那些奔騰的動物紋飾,是草原風掠過中原大地的第一聲交響。接著,風吹開了帝國的大門。秦始皇的馳道從這里碾過,漢武帝的高平城拔地而起。張騫鑿通西域后,固原的蕭關古道,成了駝鈴叮當、商賈云集的“黃金通道”。東西方的種子、織物、奇珍異寶,開始在這條路上流淌。固原,穩穩接住了絲路東段北道的命脈。北魏時,鮮卑人來了。固原西郊雷祖廟村出土的那具漆棺畫,堪稱一部微縮的“世界文化地圖”:棺蓋上畫著中原孝子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鮮卑裝束的騎士卻在棺側彎弓射獵,而那些分隔畫面的火焰紋、龜背紋帶著濃郁的波斯薩珊王朝氣息。同一幅畫上,儒家的孝道、鮮卑的勇武、波斯的裝飾藝術,和諧共生。絲路的風,把不同的顏料吹到了一起,調出了固原獨特的文化色彩。隨著僧侶的腳步,佛教沿著絲路傳入固原。北魏至隋唐,開窟造像之風盛行。固原博物館珍藏的鎏金銅佛、溫潤的玉菩薩,眉眼低垂,寧靜安詳。它們無聲地訴說著:信仰,也能成為連接東西的柔軟紐帶。而當歷史的指針撥到北周,固原迎來了它作為“國際都會”最輝煌的瞬間。1983年,固原南郊鄉深溝村,考古學家們屏住呼吸,打開了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的墓室。除了那件講述希臘故事的鎏金銀壺,另一件珍寶同樣令人震驚——一只晶瑩剔透、泛著夢幻碧綠光澤的凸釘玻璃碗。碗壁上14個凸起的圓飾,像凝固的氣泡,這是波斯薩珊王朝玻璃工藝的巔峰之作,在當時,價值遠超黃金。一位北周的中國大將軍,長眠時身邊最珍視的器物,一件講述著地中海的古老神話,一件閃耀著波斯帝國的科技榮光。它們是如何跨越千山萬水,最終匯聚在六盤山下的固原?這本身,就是絲綢之路上最動人心魄的傳奇。它們安靜地躺在李賢墓中,宣告著固原絕不僅僅是邊陲要塞,它曾是吸納四方文明精華的國際櫥窗。隋唐的固原,粟特商人是活躍的主角。史射勿墓壁畫上那位執刀的武士,高鼻深目,典型的胡人相貌,卻身著漢式的寬袍大袖。身份的融合,就在這一筆一畫的衣紋里悄然完成。絲路帶來的,不僅是商品,更是人群交匯與多元文化的重塑。宋元明清,金戈鐵馬成為邊塞的主旋律。好水川、定川寨戰役的兵器出土,訴說著宋夏爭雄的慘烈。固原的軍事色彩濃了,但絲路的血脈并未斷絕。清代那塊“三關口筑路碑”,用獨特的“八分書”體,記錄著清廷對這條古老通道的修繕。從戎族青銅牌飾上躍動的獸影,到李賢墓中希臘神話與波斯珍寶的共舞,再到粟特武士悄然換上的漢家衣冠……固原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枚清晰的“交融印記”。它們無聲地講述:在絲綢之路上,沒有一種文明是孤島。出土于固原的這些文物,正是這場千年文明對話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其非凡價值的最好證明——它們不僅是寧夏的驕傲,更是人類共享的記憶,足以登上上海這樣的世界舞臺。時間回到1983年。那一年,李賢墓的驚人發現震驚了考古界。也正是在這一年,12月30日,寧夏固原博物館在縣文物工作站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仿佛是命運的巧合,新生的博物館,立刻迎來了一份厚重的“賀禮”——那些深埋地下千年的鎏金銀壺、玻璃碗、壁畫……亟待專業的呵護。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建館之初,條件艱苦。但守護者的熱情,如同六盤山上的松柏,堅韌而執著。1988年9月,一座融合了唐代建筑風格的陳列大樓在固原矗立起來,古樸典雅,成為城市新的文化地標。那些從李賢墓中“回家”的國寶,終于有了安穩的棲身之所。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固原博物館的藏品,從建館時的數千件增長至如今的近2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123件(組),二級、三級文物更是數以千計。那件北魏漆棺畫、那尊講述希臘神話的鎏金銀壺、那只夢幻的薩珊玻璃碗,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鎮館三寶”。每一件文物的入庫、修復、研究,都凝結著幾代文博人“熱忱堅守”的心血。
固原文物,不甘僅被守護與展示。它更渴望成為一座橋,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固原與世界。此次上海大展,讓固原的瑰寶閃耀國際大都市。這種資源的共享與共建,為滬寧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承載著絲路精神的固原文物,發出文明互鑒的嶄新邀約。讓世界,不僅看見固原,更能聽見那來自絲路古道、穿越時空的文明交響。記者:張鑫潼安磊來源:固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