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劉亦菲的輿論危機還在升級。這場風波的起因是:劉亦菲憑借《玫瑰的故事》提名最佳女主角,和她一起被提名的馬伊琍、閆妮、楊紫等演員都參加了頒獎典禮,但她只參加了提名晚宴,卻在頒獎典禮缺席了。
頒獎典禮上,女主角不在,只剩下萬茜和劇組一行人拿著黃玫瑰,顯得格外落寞和冷清。
大眾對劉亦菲不滿什么呢?頒獎典禮和提名晚宴明明只差一天,劉亦菲人在上海卻沒參加,認為她輸不起,傲慢。粉絲給出的解釋是,劉亦菲沒有參加是不想面部表情被逐幀分析,不愿意陷入腥風血雨的輿論場中。我只想說,你們都低估了劉亦菲。在白玉蘭會客廳的采訪中,萬茜給予了劉亦菲很高的評價,她說接這部戲有一個原因是很想和劉亦菲合作,劉亦菲在拍攝過程中,把自己全部的真誠、善良都投射給了角色。我有一個觀察,一個演員能詮釋出一個經典角色,不僅僅依賴于演技,更在于她的底色和角色本身是有相似部分的。
正是因為相似,才能去理解,去看見,去展現。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劉亦菲和黃亦玫很像。她們都具有頂級的外貌,都出生在有文化且富裕的家庭環境中,且都得到了長輩無限的疼愛。這樣一個如玫瑰一般的女孩,進入復雜的社會后,經歷了人生了波折起伏,但她們從來沒有退縮過,她們主動擁抱了一切美好與破碎,最終塑造了更成熟的心性和價值觀。我最大的感觸是,如果不是劉亦菲來演黃亦玫,這個角色不會那么成功。因為從普世的角度看,黃亦玫對愛情的追求是有戀愛腦成分的,她對愛情的不顧一切,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敘事。但好在演員是劉亦菲。
劉亦菲身上沒有太多愛情感,也沒有太多俗世的欲望,她超凡脫俗的氣質,很難讓人把她和戀愛腦結合在一起,所以觀眾更能看見黃亦玫追求愛情背后的真實內心需求。劉亦菲和黃亦玫最像的一點,不是面對愛情的態度,而是在事業上的追求:野心勃勃的,在逼仄的處境中,也從未放棄過自我沉淀,始終保持高能量、有主見的狀態。黃亦玫這個角色好看的地方在于,她的人設沒有割裂感,她所做的事情和她內心的價值觀是匹配的,她足夠真實,也足夠勇敢。有沒有發現,劉亦菲也具備這種特點。小小年紀出道,她身上圍繞過太多流言蜚語,她從來沒有自證和解釋,但時間卻幫她澄清了一切。我翻看劉亦菲的古早采訪,她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早就超越了普羅眾生,她能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一切,并且有一套非常穩定、自洽的處事邏輯。比如談到做演員,她說不能為了得到更多人氣和鮮花去做,而是因為熱情、能力和才華去創作,因為大家不會不愛一個好的演員。比如談到包袱,她說大家不必拿溫柔和美麗來綁架她,她其實比很多男演員還能吃苦,她完全放下了美女演員的包袱。比如談到玉女標簽,她說介意沒有用,她也不急著去解釋,她始終相信作品的力量。我在看劉亦菲在表述這些的時候,我是有被鼓舞到的,我最大的感觸是:她能在娛樂圈長紅這么多年,并且穩穩地接住了巨大的名和利,和她的價值觀和心性有直接的關系。
但凡她浮躁一點,內核弱一點,或者飄一點,她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她內在的素養遠超過她的美貌,她身上有一種穿越過陰暗復雜后的清澈簡單,這一切構建出了她身上的魅力值。
劉亦菲讓我最喜歡的地方在于,不管外界有多少風雨,上帝又給予了她多少世俗名利,但她從沒有被困住,也不曾懈怠半分。她始終圍繞做一個好演員的目標而努力,所以她總能拿出更好的作品給世人看。大家關于她沒有出席白玉蘭頒獎典禮衍生出來的種種猜測,種種解釋,都不足以詮釋劉亦菲。她不會在意這些,她所做的決定也不是為了逃避什么,她自始至終都忠于自己。娛樂圈有太多被美貌和幸運擊中的女明星,她們很輕松地得到世俗的圓滿,但完美人生背后,卻藏著巨大的虛無,一部分人不可豁免地栽跟頭,甚至賠上整個職業生涯。劉亦菲的可貴之處在于,她早就看清了這個世界的真相,也看透了所有名利背后的浮華。她的人生目標不在于世俗膚淺的快樂,而在于不斷超越自我的成長,這是一種更加扎實而綿密的快樂。
普通人從劉亦菲身上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不要在世俗的規則中自我消耗,不要在別人的眼光中自我厭倦。你的才華,你的能力,你的成長,高于一切。你要成為喜歡的自己,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這一生匆匆忙忙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