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想得真美!"美越協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美國日前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將對越南商品征收20%關稅。香港《南華早報》7月4日刊文稱,20%稅率低于特朗普政府最初威脅的46%,令越南出口企業(yè)感到寬慰。但這項協議暗藏玄機。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被認定為“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將面臨40%的稅率。美國《紐約時報》同日稱,目前尚不清楚“轉運”條款將如何具體實施,但此舉旨在孤立中國。特朗普講話畫面但多名分析人士指出,鑒于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鏈與中國深度交織,尚未建立本土產業(yè)生態(tài),該條款可能會對越南產生深遠影響,并將波及整個區(qū)域。有專家表示,對越南等國家來說,順從美國的要求有地緣政治危險,美國此舉可能把一些與中國經濟深度融合的國家推向中國的懷抱。專家:特朗普政府正夸大其詞所謂“轉運”,通常指出口商通過第三國轉移貨物以規(guī)避關稅的行為。
近年來,不少中企將生產線延伸至越南,屬于供應鏈的合法流動。但特朗普政府不以為然。報道提及,自今年初特朗普上臺并掀起全球關稅戰(zhàn)后,美國對“轉運”現象日益關注。特朗普政府官員無端指控中國商品先出口至東南亞國家等第三國,以較低關稅進入美國。
實際上,美國官員如此聲稱,但幾乎無法拿出具體的量化證據予以佐證。同時有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實際就是在夸大、渲染所謂的“轉運”問題。三菱UFJ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若執(zhí)法僅針對最明目張膽的貿易轉移案例,轉運關稅的影響可能有限。目前美越雙方尚未公布協議全文。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稱其看到的聯合聲明草案顯示,美國經過進一步談判后可能下調部分越南商品的關稅,涉及科技產品、鞋類、農產品及玩具等消費品。彭博社稱,對越南本地高附加值產品(如100%本土制造商品)可能僅征收10%關稅。作為交換,越南同意將對美關稅降至零,并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等非關稅壁壘,同時為美國農產品(禽肉、豬肉、牛肉)及特定工業(yè)品提供優(yōu)惠市場準入。草案聲明還確認,越南將最終敲定拖延已久的、價值80億美元的50架波音飛機采購計劃,并簽署29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進口備忘錄。但在協議簽署當天(2日),特朗普發(fā)文表示,被視為“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將面臨40%的關稅。特朗普帖文截圖美國此舉旨在孤立中國?《南華早報》稱,特朗普對于“轉運”商品提出40%的關稅威脅,引發(fā)熱議,即因為這顯示出美國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也源于其自身政策的不確定性。當前,企業(yè)與政策制定者關注的核心在于美越協議將如何界定“轉運”;40%稅率是僅適用于單純經越南轉運的貨物,還是將擴大適用范圍?越南是最早被美國總統特朗普點名、愿意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的國家之一。特朗普最初宣布將對越南征收46%的所謂“對等關稅”,后來暫降至10%,兩國隨即啟動談判。
4月22日,越南總理范明政要求各部門、行業(yè),特別是談判代表團做好各項內容與美國談判,促進越美貿易平衡、可持續(xù)發(fā)展;不使問題復雜化,不影響到越南所參與的國際協議,不因某個市場而影響到其他市場,采取適當措施實現雙方互利共贏,和諧利益,風險共擔。數據顯示,越南是特朗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最大受益者。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從2017年的383億美元飆升至2024年的1235億美元。《紐約時報》5月曾指出,特朗普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后,越南面臨嚴峻挑戰(zhàn)。面對美國的壓力,越南的處境十分尷尬。對越南來說,挑戰(zhàn)在于證明其向美國出口的產品是在越南制造,而不是中國制造。當時,越南美國商會執(zhí)行董事亞當·西特科夫表示:“特朗普的首要任務是讓越南解決所謂‘轉運’問題,并確保兩國能夠簽署一些表明越南正在采取行動的協議。”欣里奇基金會貿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爾姆斯則指出:“美國似乎認為,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都默認是轉運,所以要對每一種來自中國的產品都進行打壓。”她同時稱:“亞洲各國政府被美國要求重新定義供應鏈,但這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呢?不得而知。”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羅蘭·拉賈指出,特朗普政府對“轉運”的最終定義,將對越南的出口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他分析稱,“如果美國對‘轉運’的定義過于寬泛,只要越南產品里含有中國成分,不管比例多少都算在內,那麻煩會大得多。”《南華早報》4日在報道中援引分析稱,美國此舉更具深意,表明美國決心削弱中國在區(qū)域供應鏈中的作用。《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分析師蘇月(SuYue)稱,雖然轉運的具體認定標準尚不明確,但美國致力于弱化“越南作為中國商品出口美國中轉站的角色”。同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媒均分析指出,這一條款顯然是將矛頭直指中國。美越貿易協議的相關條款凸顯了特朗普政府在亞洲的核心目標之一:遏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將中國“擠出”供應鏈。一家越南工廠內,工人正在熨燙衣服美媒“問題是,世界同意美國這么做嗎?”“如何定義‘轉運’,至關重要,”《南華早報》稱,因為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鏈與中國深度交織。這意味著,東南亞國家的產品原材料主要來自中國,部分生產組裝環(huán)節(jié)在本地完成。野村證券分析師7月3日在報告中警告,若此類商品也被新協議認定為“轉運”,更高關稅將給整個地區(qū)“打開潘多拉魔盒”,因為亞洲“嚴重依賴中國中間品進口,尚未建立本土產業(yè)生態(tài)”。從基礎層面看,美越協議的關稅將對亞洲經濟體產生直接影響,因為多國嚴重依賴對美出口。野村證券估算,若現行關稅水平維持,越南將有1.7%的GDP將面臨風險,泰國為0.7%,韓國與馬來西亞各為0.6%。此外,有分析師認為,美越協議細節(jié)顯示其他亞洲經濟體面臨更高關稅的風險上升。目前多數國家對美出口適用10%的“基準”稅率。野村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尤本·帕拉塞爾估算,若美國要打擊經東南亞市場的“轉運”行為,區(qū)域平均關稅需從10%升至15.5%。他認為,美國也可能嘗試對其他亞洲經濟體加征“轉運”關稅。“特朗普政府正在說,‘如果你們想繼續(xù)當美國的貿易伙伴的話,我們需要看到戰(zhàn)略性的脫鉤’,”地緣政治咨詢公司APACAdvisors的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奧肯說,“問題是,世界各國同意這樣做嗎?”《紐約時報》認為,美國此舉有可能把一些與中國經濟深度融合的國家推中國的懷抱。報道稱,許多亞洲國家政府擔心中國將如何反應,此前中方已展示出采取反制措施的意愿。“從政治角度,我們需要在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謹慎行事,”泰國法政大學國際商務學教授帕維達·帕南德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大國,它不僅是進口商品來源地,也是投資來源地和出口商品目的地。”越南河內國家經濟大學的經濟系主任PhamTheAnh補充說,這會“惹惱”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他稱,越南在談判中一直保持謹慎,但現在“處境艱難”。“(美國的)目的是把中國擠出去,”黛博拉·埃爾姆斯表示,但對越南等國家來說,順從美國的要求有地緣政治危險。她強調:“這是一場多方面的賭博,看美國、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企業(yè)將如何響應。”7月3日,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何詠前被問及相關問題時回復說,美國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中方一直堅決反對。中方注意到相關情況,正在開展評估。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樂見各方通過平等磋商解決與美方經貿分歧,但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手段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中方將堅決予以反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同日,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指出,中方一貫主張各方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經貿分歧,同時有關談判和協議不應針對或損害第三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