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期,程邈在獄中將篆書進行改良,創造出了古隸,它得到了秦始皇的推崇。到了漢代,人們又在隸書的基礎上進行快寫、減省,草書隨之產生?!墩f文解字》記載“漢興有草書”,它的特征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睆某鐾恋臐h簡來看,西漢時草隸就已經很成熟了,章草也“呼之欲出”。不過,漢簡往往不完整、篇幅短,同時礙于簡牘尺寸的影響,限制了書寫的發揮。目前學界已知的西漢草書完整真跡只有一件,它就是劉歆所寫的《草書序六藝為九種墨跡》。此作距今已有2000多年,一直遞藏有序,曾被無數帝王將相、世家名流視為至寶,從其題跋以及印章來看,曾歸蜀漢皇帝劉備、王羲之、王獻之、梁武帝、宋璟、米芾、宋高宗、趙孟頫、文徵明等,卷首有“右軍之祖”四個大字,卷后還有王獻之、宋璟、文徵明的跋文,價值之高難以估計。
民國時期,有收藏家以珂羅技術將它復刻,后原作不知去向,幸珂羅版尚存。
全卷為紙本冊頁,共42開,總縱約30厘米、橫超過3米,百余行、超過2000字,字徑大小約1.5厘米。
二王父子臨摹此作不下500遍,他們的行草多取法于此,因此說它是“右軍之祖”并不夸張。
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史學家、經學家、書法家,王莽篡漢后將他尊為國師,這部作品是劉歆奉敕所寫?!傲嚒敝傅氖侨寮业木挪拷浀洌骸兑住贰稌贰对姟贰抖Y》《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
劉歆奉命為它們寫下序文,故得名《序六藝為九種》。作為漢朝皇室后裔,劉歆的草書筆法精妙且正宗,沒有漢簡中常見的粗野習氣,不僅用筆細膩,而且氣韻雅雋瀟灑,已開晉人“尚韻”之先河,還影響到了張芝、皇象、索靖等人的章草寫法,堪稱“百代之師”。
王獻
之在跋文中點評此作:“運筆沖秀雋永,骨采兼絕,行體之極則,非潛思好學如子駿,未易幾乎此也?!蔽尼缑魇①潱骸肮派蝗?,照人顏色,恍若太乙藜光猶未散也?!辈徽撌枪P法之精妙豐富,還是氣韻之高古脫俗,都可稱為“神品”了。對于學習草書的朋友,草法“直入魏晉”是最高追求,而魏晉草法的源頭又是漢草,這部作品便于上手、法度純正,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技法、糾正不規范的弊病,也可作為學習魏晉的一條“捷徑”,好處多多,值得長期臨習。此作是民國珂羅版的
復刻版,原作歷經千余年,個別頁模糊或者散墨不
清晰是正常,原作就是如此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